蒋小芳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清塘镇中学 4253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在经历着改革和创新。初中数学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教师一定要运用正确的策略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引言: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帮助学生扫清学习路上的障碍,促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由浅入深,逐步地摸索数学的规律,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初中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是一日之功,教师应帮助学生转换角色定位,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数学的互动,在数学的课堂上积极地应对问题,数学课后自主地完成任务,发挥出学生主体的潜能,促使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学习方法
受传统数学教育的影响,在传统数学教学中一直是处于教师教,学生接受;教师讲,学生负责听和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的地位,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记忆,对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很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特定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运用教学辅助工具,一部分是由于学校缺少硬件设备,另一部分则是教师觉得教学辅助工具过于麻烦,不如黑板、粉笔来得实在。在课堂中,教师反复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的内容较多,对于一个知识点,教师会运用同一例子进行教学,没有给学生思考的过程,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在课堂中对学生自由探索思考的环节创设的较少,故而学生难以在教学中掌握到正确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
(二)学生缺失问题意识
学生缺失问题意识主要从教师、学生以及课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从教师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问题的提出、解决的过程以及解决的方法都是由教师掌控,教师所进行的提问都是为了下一个教学环节所设置,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框架,把学生的思想及行为都紧固在了一个固定的框架中,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发展,不能有自己的疑问。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同样也是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学生被标准答案以及机械化的解题步骤所禁锢,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会进行思考,直接运用公式套用即可。长此以往,一旦在课堂中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怕回答教师的问题。
最后,课程原因,在教材中对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概念着重培养,相反对学生数学情感没有进行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合理的创造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情感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生活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设计相对应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数学品质的同时掌握数学相关的关键能力。
以“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某公司去年的利润为200万元。今年总产值比去年增加了20%。总支出比去年减少了10%,今年的利润为780万元。请问,去年的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教师运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表格的形式将数据列出来。由等量关系或者表格将去年的总产值设为x,去年的总支出为y。今年的总产值比去年多出了20%,那么今年的总产值即(1+20%)x。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减少了10%,则今年的总支出为(1-10%)y,再由这两个等量式子就可以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最终算出结果。让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学生通过一定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让学生掌握了探究学习的方法。
(二)进行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演示中可转换原本的数学符号,使得数学能通俗易懂地展露出来;也可以构建情境,通过情境空间的拓展,吸引学生深入展开数学摸索。如教学“几何图形初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立方体与平面图形,促使学生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区分两者的特征,总结两者的差异:“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接着教师呈现出几何图形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屏幕上区分立体图形,分别给出(1)长方形;(2)梯形;(3)正方体;(4)圆柱;(5)圆锥;(6)球,相较于文字化的命题,学生们在多媒体屏幕上可一目了然地进行区分,并构建脑海中的几何结构体,进而教师可在多媒体上呈现三视图,并让学生尝试在作业本上绘制三视图,形成几何视觉。
(三)注重生活与实践的引导,开放学生思维
知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充分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数学知识在表面上看着比较抽象,但实际上与生活还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除了好奇心强之外,思维也很活跃,甚至富有创造性。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当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与时俱进,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设计生活性的数学问题,或者将教学内容转变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因为涉及自己的日常生活,在解题过程中就会有很好的熟悉感。?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能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203.
[2]高娜.初中数学组织先学后教活动的有效方法[J].知识文库,2020(18):156-157.
[3]孔凡卿.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