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快乐课堂”,感悟数学魅力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下)   作者:蒋楷平
[导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必须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蒋楷平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省台州市 318020
        [摘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必须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应该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当学生处于愉悦的学习状态中,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快乐课堂”旨在打造高效又轻负的课堂教学品质。什么是“快乐课堂”,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创建“快乐课堂”的有哪些的策略,本文基于实践将予以阐述。
         [关键词]   快乐课堂     有效      生本
        
        一、“快乐课堂”是生本的课堂。
        “快乐课堂” 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学习发展为目标,努力创建适和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用平等的心来对待学生,让学生在快乐情绪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本质上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学生本能的、潜在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来开展,在快乐中维持学习行为的生本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开始,出示:用喜欢的方法表示数,把它记在表格里。
        说明: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表示,注意要让别人一眼就看明白。
                (1)中国国家队上半场得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
                (2)光明小学,今年四年级转入45名同学,五年级转出38名同学。
                (3)一只蜗牛爬树,白天爬了2米,晚上一不小心掉下1.7米。

        学生答案各不相同,从只有数字(2/2、45/38、2/1.7)不能表示输赢、转进转出、爬上掉下,到用文字记载(得了2个输了/2个、转入45名转出/38名、爬了2米/掉下1.7米),却又比较麻烦,到用笑脸或箭头(↑2/↓2、☆45/△38、↘2/↙1.7)等符号表示不能一样让别人明白,到最后用正负号表示数(+2/-2、+45/-38、+2/-1.7),引出负数,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自主评价、判断方法的优劣。学生不光学习热情高涨,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自主产生,同时经历正数和负数表示事物的过程,理解了负数表示数的意义。
        二、“快乐课堂”是有效的课堂。
        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具有公共基础地位的数学,必然承载着教育的价值。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是有效的。“快乐课堂”旨在以最好的课堂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把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在最少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充分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这一层面来说,快乐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堂理应也是快乐的课堂。例如在教学加、减法估算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6个杯子24元,问:妈妈带的钱够吗?学生会这样思考:第一种,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30元,买水杯够了。第二种,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但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更愿意先算出28+43+24=95(元)。由于95<100,判断够了。只有当老师反复提醒,要精确计算吗?才会有寥寥几个学生想到估一估的方法。学生学的很勉强,同时又耗费时间,估算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事。在教学中,如果作以下改动:把热水瓶的价格28元中的数字“8”给盖住,要求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大忙”,帮助老师算一算。这样学生就无法精确计算,促使采用估算方法。因为43+24=67(元),热水瓶的价格没有超过30元,肯定够了。在短短十几分钟里,学生不仅感受到解决难题带来的成功喜悦,也体验了估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估算的作用。
        三、“快乐课堂”的实践策略
        1、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好学之乐
        教师在处理教科书、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根据生活实际,对教科书内容精心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认识人民币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在活动中深入认识人民币及之间的转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考验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以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能组成一个圆柱?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底面和侧面之间的关系。
        2、凸显活动体验,感受主体之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从数学活动中体会数的再创造和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价值所在。每一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1)组织游戏活动
        教学《数学乐园》时,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先以和数字宝宝打招呼的形式复习旧知,紧接着出示迷宫,让小朋友们走迷宫,只有走出迷宫的小朋友才可以进入数学王国,在数学王国里,和小朋友玩拍手游戏(复习分成和组成),送信游戏(检查学生计算正确率)投篮游戏(学习统计图和提数学问题)等。因为在游戏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多个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激发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举行竞赛活动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在竞赛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竞赛可以是大组之间的,也可以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好朋友之间。例如,在5分钟内看谁口算越快越准确。或者是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好。
        (3)变换角色活动
        无论年龄多小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在课堂上,尝试谁来当“小老师”活动,取得不错的效果。也可以进行一场小小辩论赛。比如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小红每分钟能剪4朵花,姐姐每分钟剪的比小红的3倍还多2朵,姐妹两人每分钟一共剪几多花?有部分学生认为4×3+2=14(朵),也有学生是4×3+2+4=16(朵)。当彼此都认为自己对的时候,就让他们当小辩手,说说各自觉得自己对或觉得对方错的理由。经过几次辩论后,学生对这一类的问题理解就更深刻了。
        3、设计课堂练习,体验应用之乐
        设计课堂练习也是“快乐课堂”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要让学生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是是为了挑战知识的运用,为了体验探索的乐趣,是为了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完成作业。把数学作业当做一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挥学生的潜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可以尝试:(1)自编习题。以四人小组为例,每人编一题,就相当于有四道练习题。(2)挑战多层次练习。优生在完成基础题后,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挑战题和趣味题。而后进生则至少保证掌握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完成练习,避免了优生完成作业没事干,而后进生则来不及完成作业。(3)活动性作业。如在教学二十以内加减法后,让学生和别人玩“扑克”。即两个人各出一张扑克牌,比赛谁更快算出和或差。教学对称后,剪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对称图形。教学比例后,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可以也理应是快乐。只有让学生身心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课堂才会更有效率。用心寻找课堂上每一个快乐因子,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每一节数学课堂让学生都快乐起来,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侯京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10
[2]刘儒德.《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3]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4]王芹芬.《关注学生起点 构建生本课堂》(J) . 吉林教育2010.4
[5]马仕芬.《打造有效课堂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J) . 教学方法2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