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英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办事处 256800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策不断扶持,我国农业发展较好。现如今,大量的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广泛应用,农业发展模式呈多样化发展。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是重要的发展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农业,促进持续性发展。通过植物保护技术,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传统农业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植物保护技术。本文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浅析。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生态农业成为农业领域追求的方向,具有突出而非常现实的社会价值。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做好植保工作,注重植保技术的合理应用,树立全行业植保理念,积极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依托多种手段,提高植物抗性。此外,在植物保护培训和教育、宣传人类保护思想、为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实施的重要性
绿色农业符合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要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要发展农业经济,还要保护生态环境,改造原有的农业种植模式。充分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现代科技,实现农业大规模发展。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植物保护措施正在实施。采用不同作物的不同植保技术,可以节约财力、人力和物力,避免资源浪费。在作物种植中,病虫害、植物保护技术的采用、病虫害发生率低和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主要采用农药喷洒方式,减少农药使用后,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质量安全得到保证。采用植保技术后,农产品变得更加环保,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三诱技术
首先是色诱技术。在种植农业期间,通常会用到黄板,其作用是为了控制田间的趋黄性害虫,属于一种普遍应用的田间病虫害处理措施。但值得关注的是,黄板只是对一些茶蚜与粉虱等对黄色较为敏感的害虫有效。在田间设置黄板,应当合理安排其设置高度,并且还需将黄板放于东西方向,必须在黄板处于较为理想的位置时其才能起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其次是性诱技术。这一技术即在田间种植期间使用性诱剂。对于这一药剂的使用应当合理安排时间,一般是选择害虫性成熟的时间使用,大多是选择雌激素释放时使用,以刺激害虫因受到性激素的影响而处于混乱的状态,从而降低幼虫出生的概率。这一技术操作简单,并且防控效果较好,在使用期间还不会对其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最后一种是光诱技术。这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其主要是利用频振式杀虫剂,通过色、光以及波等方式将害虫聚集到某一特定区域,然后再对其进行集中消灭[1]。这属于一种物理防治措施,在使用期间不需要任何药物便能够对害虫进行集中消灭杀死,同时还不会影响周边环境,而且也不会对其他动物与人类带来伤害。
2.2 防虫网阻隔技术
这一技术就是将在农作物生长的外围环绕一圈防虫网,以便将害虫隔绝在种植区以外的场所,有效控制种植区内害虫的数量,这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防虫网阻隔技术的使用,能够很好地控制害虫的数量,保证农作物种植的合格率,并且还可以调控种植区域内的温湿度,以便有效控制炭疽病以及软腐病的发生概率,这是一种符合我国农业生态理念的技术措施。一般而言,选用的防虫网是 22 目的尺寸,但是其对某些特殊害虫还需另外采取措施,比如烟粉虱则需要选用 30 目尺寸的防虫网。
3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管理对策
3.1 秉持综合防治原则
在使用植物保护核心技术期间,需要秉持综合防治原则,尽量避免使用大量农药及化肥。
将多种农作物治理手段融为一体,制定出更加科学环保的植物保护方案,降低病虫害问题导致机遇,增强生态农业建设期间的经济效益。做好农作物生长全过程保护控制工作,切实把握农作物生长特征,对病虫害防治等核心保护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及调整,切实提升农作物生长水平,增强生态农业建设期间的经济效益。
3.2 构建病虫害预防体系
就目前来看,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规避,但可采用科学手段有效预防。通过构建起农作物各种害预防体系,可实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率,缩小病虫害影响范围的目标。随着农业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通过在植物核心保护工作中应用先进的病虫害检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暴发隐患,立即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在构建生态农业病虫害预防体系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目标,细致分析地区农作物种植需求及土壤环境特征,运用多种手段控制农田生态系统,确保农作物产量不断提升。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起病虫害预测网络系统,对农作物检测结果进行采集并充分分析,切实提升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预测工作的精准性与全面性,尽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3.3 加强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宣传力度
当前依然有农民为提升农作物产量而使用大量农药及化肥问题出现,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损害。为使建设生态农业工作深入人心,有关单位需加强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植物保护意识,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举例而言,定期派遣农村代表参加研讨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各项会议,确保其能够正确认知的营养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使生态农业建设目标落实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农村推行低毒农药应用,为农户带来最新农药采购指南。对农业下属部门进行积极培训,建设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应用示范区,使农户均能够积极投入到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实践过程中,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4打破传统植物保护局限性,采用综合防治模式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保护中,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通过农药喷洒,而且数量非常大。这种方法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污染非常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因此,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应用全新的管理手段,打破传统的植物保护限制,减少农药的使用,进而提高环境保护程度,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3.5 因地制宜,构建合理的病虫害预测机制
从自然角度来看,不可能完全避免病虫害,但通过建立合理的病虫害预测机制,可以实现良好的预防功能。如今,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各种技术检测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预测的准确性,必须因地制宜地构建病虫害防治机制,通过多种联合运用的手段,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监测,提高生态农业的预防效果。
结束语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对生态农业的重视,运用适当的植保技术,对作物生长有积极的影响。培育优良品种,引进植保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安全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降低环境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农业发展中,依靠多种植物保护手段。同时,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建立高效的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慧敏.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7(20):78- 79.
[2] 穆洪海,李玉丽.试论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80,90.
[3]穆洪海,李玉丽.试论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80,90.
[4]马小蕊.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24):26.
[5]张靓.扬州市农业生态旅游中植物保护作用的调查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