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的施工技术 吴海升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2月下   作者:吴海升
[导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运行进程逐渐加快,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建设规划工作开展期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路问题,施工环节具备复杂性和繁琐性特征,而采取何种方式降低这些影响因素的出现,促使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作业安全开展,在确保既有线路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增强施工质量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吴海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运行进程逐渐加快,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建设规划工作开展期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路问题,施工环节具备复杂性和繁琐性特征,而采取何种方式降低这些影响因素的出现,促使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作业安全开展,在确保既有线路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增强施工质量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车站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施工技术应用情况。
关键词: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施工技术
        当前阶段,要想确保工程隧道施工作业安全开展,就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周围地质以及水纹条件的分析和探究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建设方案,全面考察周围环境状况,谨慎因地制宜的相关理念,引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以此将社会经济利益发挥到最大化。
        1、施工监测环节
        1.1监测的目的
        第一,全面掌握施工对于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等方面的影响,判断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使其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第二,分析开挖对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产生的变形现象,以变形现象为主,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增强施工的安全性,有效调整以及改进施工方式,明确支护参数,确保工程有序开展。第三,了解不同地下水位和条件下的结构变形变化规律,判断预测后期工作的影响,明确影响程度,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施工良好开展。第四,分析数据,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指导依据,而且在工程支护期间还需要有效反馈结果,完善设计理论,优化设计方案。
        1.2对隧道洞内加以监测
        所谓隧道洞内监测主要数值监测水平收敛以及拱顶沉降,每间隔5m暗挖隧道中设置一项测量断面,每一个段位需要布置5个点,比如水平收敛2组,4个拱顶下沉,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下每天监测两次,以实际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当发生异常状态以后,必须依照标准要求加以加密。
        2、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的施工技术研究
        伴随着城市良好运行,城市人口数目逐渐增多,轨道交通网络覆盖面积随之扩大,在这其中,地铁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拥堵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既可以完善城市基础建设,同时还能确保城市良好开展,而在地铁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新建线穿过既有线的现象,不过该项施工阶段十分复杂,直接影响了地铁建设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提升,在新建线穿越既有线施工作业建设期间,包含了三种类型的穿越形式,分别是侧穿形式下穿形式以及上穿形式,对于这三种类型的穿越形式来讲,就属下穿形式难度最高,安全性得不到良好控制,从中看出,我国地铁交通网络有待进一步改进,同时新建线穿越既有线现象也越来越多,所以采取何种方式实施下穿形式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2.1下穿形式施工工法选择原则
        当相关施工人员实施新建线下穿既有线施工作业期间,需要保持工期可控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安全可行性的理念,合理的选择施工工法。所谓工期可控性,具体表现为施工管理单位在确保地铁站施工条件与基本施工要求相一致的情况下引进性能良好同时稳定性高的隧道开挖方式,以此加快地铁的建设速度。经济合理性表现为施工管理人员将施工工法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体现出来,使施工方案处于地铁建设范围中。


安全可行性的原则表现为地铁施工管理人员选择施工工法期间务必注重安全性,选取安全性能良好的施工工法,地铁施工建设作业具备隐蔽性强和复杂的特征,特别是在新建穿越既有线施工作业开展期间,经常受到多项不稳定性因素影响,从而增加了安全隐患出现概率,对施工人员自身安全造成了威胁,难以确保工程质量,所以地铁建设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选择与之相符的施工工法,降低不良因素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促使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施工作业稳定开展。
        2.2对地铁结构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从隧道开挖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处于软土地基中挖掘隧道时,当地层内包含了诸多含水量的时候,在施工前期阶段中,根据隧道周边湿水或者施工期间洞内排水时,应当综合性对渗流应力耦合力加以分析,可是这样的话会增加开挖的难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创新,可以引进各种新型技术有效处理信息,为施工作业良好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通常来讲,地铁施工领域上方包含了行车区和居民区,周围环境十分复杂和恶劣,同时地铁车站隧道结构极为复杂,下穿既有线的施工面临着较高的难度,并且还需要动态性的检测地铁结构,可是以往采取的监测技术在掌握以及反馈信息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难度,根本不符合地铁基本施工要求,所以可以将静力水准系统应用于地铁建设期间,动态性监测各项信息,此种类型的系统属于新型监控系统,精度极高,可以全面收集各项信息加以反馈,确保地铁施工作业安全开展。所以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对监测点进行合理设置,全面检验地铁状况,监督地铁隧道结构沉降、轨道结构沉降和变形缝膨胀收缩情况,在建设期间,地铁两轨变形缝膨胀高差水平均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中,以免产生结构变化。当地铁两轨变形后,沉降期间有可能会引起安全风险,重新进行监测,所以必须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
        2.3地铁结构加固方法
        地铁线施工作业对既有地铁结构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可能使地铁出现移动和变形等情况,比如地层受损固结沉降等现象。基于此,在对条件施工作业开展期间,需要采取合理措施,以免发生地铁线结构变形现象,加大对地层损失的控制力度。在采取相关措施之前,施工队伍需要有效分析既有地铁结构的信息,明确关键点。通常来讲,施工人员对地铁钢筋腐蚀情况保护层、厚度等信息有效分析,结合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新地铁线施工前期阶段中有效落实保护措施,既可以确保地铁原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施工对既有地铁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另外,还需要有效填充钢轨和道床之间的间隙,保持良好的作用力。
        2.4总体施工方案的确定
        当前阶段,要想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暗挖隧道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基于左右线区间隧道利用上下台阶钻爆法开展开挖工作。不过该种方法也有着一定的缺陷,难以对爆破震速进行有效控制,有可能超出规范性要求的震动速度,难以确保工程安全性,而将静态破碎方式应用于施工中,还有可能出现围岩裸露时间长、初期支护无法紧跟等情况,不利于施工进程的开展,所以从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考虑,可以采取人工分镐配合+液压锤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效果良好,可以确保工程安全性。除此之外,隧道周围环境极为复杂,工序较多,断面形式也诸多,所以在整体施工部署期间,必须遵循严格注浆、强化支护、超开挖管超前的基本原则,对地表沉降围岩变形合理控制,选择规范性的施工流程,恰当处理不同断面的过渡情况,以免小断面演变为大断面。
        3、结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施工作业极为复杂,相关人员除了有效掌握地铁线的施工情况之外,还必须加大既有地铁线结构方面的保护程度,施工管理部门引进合理技术综合性判断对既有地铁结构产生的影响,制定完善的保护措施,有效协调隧道各个环节,结合现场结构物和地质水文等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顺序,使其和现场实际情况相一致,降低风险出现概率,加快施工进程,确保工程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正超,徐玉坤,高杨,朱新迪,胡俊.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与控制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9(02):87-91.
[2]刘亚楠.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9):34-35.
[3]黄祚琼.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的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4,51(02):133-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