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开发的风险管控研究 ——以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为视角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2月下   作者:杨佳琦
[导读] 国内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以建立境外工业园区、自由贸易区和产业新城为开发模式,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安全、便利的优质平台,同时也为东道国的工业发展、劳动就业和贸易税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风险因素和面临挑战,提出了防范风险和应对破局的建议。

上海市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  杨佳琦  200000

摘要:国内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以建立境外工业园区、自由贸易区和产业新城为开发模式,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安全、便利的优质平台,同时也为东道国的工业发展、劳动就业和贸易税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风险因素和面临挑战,提出了防范风险和应对破局的建议。
关键词:境外经贸合作区;风险挑战;对策建议;盈利性增长
        前言
        自2001年国家推出“走出去”战略后,中国对外投资一直保持迅猛增长,2006年开始,中国商务部鼓励筹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以建立境外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的形式为企业境外投资搭建更好的平台。过去十几年来,境外经贸合作区在转移国内优势产能,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境外经贸合作区有利于加速东道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为东道国创造税收和就业机会,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青睐和支持。
        虽然目前境外经贸合作区成效显著,园区开发商在资本、管理、经验和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受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多变的投资环境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合作区项目也存在风险。此外,由于此类项目投资额大,涉及范围广,投资回报周期长,其面临的风险也更为复杂。文章选择商务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进行研究,分析合作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面临的风险,有针对性的提出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防范风险的若干实践性的建议。
        1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现状
        1.1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回顾
        2005年之前,企业自主投资开发探索境外产业园区,以贸易和加工类为主;2006年至2013年,我国政府开始大力引导和扶持,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入有序发展期。2006年11月,中国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式揭牌。
        自2014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入快速井喷时期。2015年,境外经贸合作区被商务部定位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承接点”。


        1.2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特点
        1.2.1 投资区位
        合作区主要位于非洲、东南亚和中亚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自然资源丰富,区域市场广阔,与中国外交关系较为密切。此外,这些国家认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希望创立经贸合作区来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2.2投资主体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具有企业牵头+政府推动的特点。其投资主体主要为大型央企,实力较强的跨国企业或投资公司。这些企业在东道国有高端经营能力,稳定的政府关系,拥有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加上国家和东道国政府各类政策扶持,为他们在海外投资经贸合作区、产业园区提供机遇和平台。
        1.2.3产业定位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结合我国优势产能的基础上,利用东道国资源,紧抓当地市场需求,主要投资当地政府倡导产业,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依靠当地丰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轻工家电等产业;第二类是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业采伐和深加工等;第三类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例如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第四类是利用所在地的区位优势,保税政策和规划目标,发展综合性产业新城,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房地产和城市服务业为配套,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镇发展模式。例如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
        2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选址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境外经贸合作区从选址,签约,投资开发,到建设运营,要经历数年时间,加之其肩负的战略使命和特殊投资背景,其成功与否关乎企业利益和国家战略,其面临的风险较普通境外投资项目更为复杂,总结如下:
        2.1政治环境
        作为一个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合作区最不可避免的因素是政治环境。它由许多具体因素组成,包括三个方面:中国与目标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国家安全状况以及政府的治理水平。其中,国家安全可以细分为战争因素,社会动荡,政治稳定,地缘政治危机和民主秩序等因素。政府的治理水平可以分为政府财力,工作效率和廉正程度等。
        2.2制度环境
        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是合作区建设必然涉及的因素,包括相关的法律条文、优惠政策、项目监管、贸易管理等内容,可能同时涉及到土地规划、财政、税务、商工贸、海关、出口加工管理、移民局等方方面面。其中最为核心的政策制度包括有:土地使用权、外汇政策、离岸金融政策、税费减免政策、保税政策、特殊投资政策、外籍人员配额管理政策。如果合作区项目是同东道国政府或当地企业采取PPP的方式合资经营,则PPP投资协议的合法性、完整性、公平性也是至关重要。
        2.3经济环境
        合作区项目必然会受所在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东道国的经济环境包括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值,国家或当地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汇率,利率水平以及失业率等影响因素共同构成。
        2.4基础设施条件
        合作区所在地对于项目周边道路、市政水电供应、物资设备需求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从当前合作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区域都位于地理条件较为优越但开发不足、基建配套不到位的区域,合作区范围内的道路、电厂、水厂等公共设施都是由投资方自行建设。因此,如果合作区内外没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则难以吸引投资商入园,更谈不上生存和发展。
        2.5投资主体企业能力因素
        从前期合作区建设经验来看,牵头企业在合作区项目建设和运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合作区的发展和成败。因此,在进行合作区区位选择时,也需要考虑牵头企业的实力,以考量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的抵御能力,综合进行区位选择。具体需要考虑牵头企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财务状况、大型项目运营经验、境外投资经验、属地化生产经营能力等。这也是作为入园企业在选择合作区时,需要考察和思量的风险点。
        3境外经贸合作区风险防范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3.1境外经贸合作区面临的困局
        3.1.1缺乏两国政府双边协调机制
        合作区所在地区的政治和法规环境相对不稳定,增加了合作区投资建设的风险,一旦发生重大问题时,开发公司很难同当地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谈判。此外,合作区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领域多,特别是园区外部交通、市政配套、离岸金融、征地拆迁等重大问题难以完全解决到位,仅仅依靠园区开发企业,很难实现突破。因此,合作区在建设运营期,需要落实中国政府有关方面与东道国建立高层双边定期协调机制。
        3.1.2经济效益不佳,缺乏创新盈利点
        与国内产业园区面临同样问题,境外合作区存在前期投入大,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合作区初期,入园企业数量和质量不尽如人意,产业集群效益不明显,仅靠物业租售,市政公用和平台服务难以回收基建投资,或能勉强维系日常开支。没有产业兴旺,人气不足,带动不了商业和住宅开发,希望通过土地二次开发获利则难以实现。
        3.1.3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产业规划
        不少合作区为了节约成本,在前期规划上不下功夫,导致园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开发次序不明确,产业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招商引资方向不明确,园区经营困难重重。
        3.2 关于境外经贸合作区选址、规划和运营的几点建议
        3.2.1充分认识区位选址的复杂性
        在境外经贸合作区选址时,大多均为欠发达地区,同时与我国外交关系较为密切,两国之间长期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经济往来,具备较好的投资环境和稳定的运营环境。
        在区位选择时,尽量选择东道国经济发达城市,靠近港口、铁路、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的区块位置。这类地块升值潜力大,有利于降低区内企业进出口运输成本。
        前期对地块考察时,务必注意地块的地势形态,尽量不去选择低洼地,沼泽地或原始森林等开发成本高的土地。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占地总面积30平方公里,原土地形态多为原始沼泽森林,且地势较为低洼,因此前期开发的清表和回填成本较高,影响开发进度和开发总投资。
        3.2.2建立健全政府间沟通协调机制
        境外经贸合作区过去的历史经验和我国苏州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合作区要想成功,离不开两国政府高层级的沟通交流。此举可避免政策频繁变动,从上至下解决各类疑难杂症,如土地拆迁、税收减免、自由贸易和离岸金融等核心问题。
        同时,合作区开发公司在与东道国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时,应在投融资,税收,配额和行政管理等方面阐明适用于园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并增加“稳定性条款”以确保投资者权利不受合同签订后的政策法规影响。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作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由中国铁建等央企领衔开发,在规避政策制度风险上的做法值得学习。首先,由州政府、中方投资企业和尼方投资企业(代表当地政府)签订了确立各方权利和义务的三方协议;取得了州政府颁发给开发公司的99年土地使用产权证;州政府同开发公司签订了自贸区特许经营协议;由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和相关部委发布了自贸区(保税区)法律地位和优惠政策的公报;由尼日利亚财政部签发的自贸区运营企业享受永久免税的证明。以上一系列协议和政府公报确立了莱基自贸区的永久法律地位和优惠政策的稳定延续性。
        3.2.3 提升园区规划水平,明确产业发展思路
        合作区开发初期要在区域规划上狠下功夫,对于较大面积的园区开发,要开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专项规划,用城镇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园区开发,只有高水平的规划方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并获得两国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关于产业规划,要调研东道国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市场需求,同时结合我国优势产能的转移方向,从入园企业的角度去分析潜在的产业需求和投资热点,以便做到点对点招商,提高招商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的总规和控规均由国内顶级规划院完成,自贸区规划发展为拉各斯的卫星城,综合性的产业新城,逐步形成兼有工业、商业、贸易、金融、商务、居住、旅游、娱乐、文化、教育等多行业、多功能发展的经济特区。园区占地30平方公里,具备开发产业新城的条件,得益于附近莱基深水港即将建成投运的重大利好,莱基自贸区已实现前港、中区、后城的开发模式。
        3.2.4重视本地化经营,做国际化园区
        境外合作区的投资主体多为在东道国经营多年的国有企业,他们在当地社会颇具影响力,也有坚实的高层人脉关系。即便如此,任然建议在合作区谈判初期,可以考虑引入当地政府或者代表当地政府的企业入股合作区开发,由中方控股并主导开发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地政府可以在征地拆迁、安全保卫、优惠政策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近年来,有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封关运营的中国城,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境外产业园区,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招商思路,积极推介和引入世界各地的投资商。当我们的园区里飘扬着数十面国旗之时,就是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国际化的成功之日。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投资方之一的中国铁建和旗下中土集团,他们是深耕尼日利亚工程承包市场40年的中资龙头企业,由他们主导开发自贸区,在上层关系、资金实力和产业资源等方面都突显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支撑。莱基自贸区目前已引入包括法国、印度和黎巴嫩等国家的企业入园投资生产。
        3.2.5坚持产业化为基础,多元化为补充的盈利模式
        传统的经贸合作区主要依靠土地租售,厂房出租,平台服务等为主要收入,其经济利益有限。合作区实现盈利收入,主要通过两个方面,首先是园区的地产升值,地产增值指依附在土地和物业资产溢价基础之上的盈利模式;第二是园区的产业增值,产业增值又包括产业投资、平台服务和贸易代理等。同时,这两个盈利模式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园区的产业和人气兴旺了,才能带来开发商投资优质产业的机会,从而带动园区土地、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开发和升值。  
        4结束语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正确选址、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和东道国政府倾注心血,投资企业前期需做好广泛的调研工作,通过明确东道国有关政府政策、投资协议和许可证书等核心要素,确立合作区法律地位,有效规避政治和制度风险;通过适宜的产业定位、有效的招商手段和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来确保园区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慧娟.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风险防范问题[J].商业经济研究,2014年第15期.
[2]陈林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区位选择的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2008:52-64.
[3]郭百红.“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8期.
[4]潘文秀,吴爱祥,王贻明,徐恒,李芳芳.基于区位理论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风险研究[J].铜业工程,2018年第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