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难点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2月下   作者:张飞翔
[导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且建筑形式更具多样性,但是一旦发生火灾,高层建筑的扑救难度较大,救援工作不易施展,且不易逃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掌握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点,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对于消防工作者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 张飞翔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且建筑形式更具多样性,但是一旦发生火灾,高层建筑的扑救难度较大,救援工作不易施展,且不易逃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掌握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点,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对于消防工作者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字: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点;方法
        近年来,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不断增加建筑高度,导致更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而建筑物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时常发生用火、用电以及使用易燃易爆物等情况,若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则会很大程度上加大火灾的发生概率。然而基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性,增大了火灾救援难度。因此,作为消防部门应加强对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的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救援方法来不断攻克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工作中的难点,以此来提高救援效率,进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难点分析
        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过高,不易逃生
        建筑过高不易逃生主要体现在:(1)到达时间要求。高层建筑起火后,若火点处于高层位置,势必会增加消防人员到达火点的时间,着火位置的楼层越高居民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2)高层住户逃生困难;发生火灾时,人们首先采取的就是自救方式,但是由于电梯的停用致使人们不得不使用楼梯进行逃生,在人们紧张情绪的影响下,加之烟气因素的影响,不但极易造成人员的二次伤害,还会导致逃生难度增加,并加大救援难度。
        (2)建筑内部附带危险因素较多
        建筑内部所附带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建筑内部具有大量电器、煤气等易燃易爆物;(2)玻璃、易燃物等危险性设施等。若着火点是以上物质,则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火海,且还有可能会发生爆炸,严重威胁着居民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增加了救援难度。
        (3)建筑物内部结构相对复杂
        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相对复杂,救援难度较大的原因是: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基于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导致救援人员无法快速找到受困群众,还有可能出现人员遗漏情况,进而增加了救援难度。
        (4)高层供水困难
        高层供水困难主要体现在:(1)虽然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配备了消防设施,但是由于维护不到位,导致消防设施的使用效果降低,甚至造成设备荒废,加之楼层过高,移动供水功能和消防车泵供水高度不足,导致救援工作受到限制;(2)高层建筑楼层多、整体高度相对较高,部分住户为了满足个人追求,在建筑外部铺设了许多玻璃幕墙,底部还有裙房,公共走道开窗数量较少,导致无法找到更好地供水途径,进而不利于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



        (5)通风排烟较为困难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通风排烟困难的原因是:(1)高层建筑窗户少,且大多处于封闭状态,当发生火灾时,浓烟无法及时排出,损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增加了救援难度;(2)高层建筑通道较窄,加之内部结构复杂,导致通道缺乏通畅性,从而影响烟气排出;(3)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火势之所以蔓延迅速是因为建筑内部的各种管道、管井会形成烟囱效果,导致烟气肆意蔓延。
        (6)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高层建筑起火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迅速蔓延情况,火情不易控制,火势呈立体式蔓延,灭火救援难度较大。若火势过于猛烈不但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还会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2.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点的应对方法
        2.1集中控制逃生路线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逃生路线的集中控制不但能够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因此,在开展救援工作时,消防救援人员应针对现场情况快速筛选出一条合适的逃生路线,并通知救援人员对此条逃生路线进行消防灭火,最大程度的保障此路线的安全,进而确保救援人员成功救到高层居民后能够安全、快速撤离。在救援过程中消防人员维护好撤离秩序,让逃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的人先行撤离,能力强者稍后撤离,按照以上顺序进行撤离可有效促进救援工作的开展。此外,在开展火灾救援工作时,消防人员首先要确认电梯设备是否能够有效运行,若运行正常,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借助电梯设施帮助居民快速撤离火灾现场,加快救援效率。
        2.2加强沟通,引导高层居民做好自我防护
        对高层建筑而言,其内部所附带的各种危险因素是不可逆的,因此在高层住户被营救前会一直承受危险因素的威胁,基于此,为了使人员伤亡数量降到最低,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火灾现场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相关设备(如:扩音器)对建筑内部人员进行安抚,告知他们救援人员正在展开施救,让他们做好自我保护,同时传达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有效规避被危险因素所伤,如:玻璃、电器、易燃物等因素。此外,还可告知内部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湿被褥等物件盖在身上,一来可以方便逃生,二来还可以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救援难度相对较大,且存在许多难点需要攻克,因此作为消防灭火救援人员必须要随机应变,根据火灾现场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法来进行现场救援,并做到科学预案,合理部署,以提高救援效率,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鹏.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和火灾防控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07):106-107.
2.吴猛.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难点与方法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08):135-137.
3.王冰.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220+226.
4.李战凯,张明振. 蓝军思维在超高层建筑消防演练中的应用研究[C]. 中国消防协会.2019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消防协会:中国消防协会,2019:162-165.
5.孙惠杰,张英彬,杨志恒.关于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难点与要点[J].赤子(上中旬),2014(15):256-257.
6.孙宝岩.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战斗编成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0,26(04):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