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新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2月下   作者:刘晓燕
[导读] 城市新区,是为了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由政府主动规划与投资建设而成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主要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保税区等。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双河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刘晓燕 015000

        城市新区,是为了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由政府主动规划与投资建设而成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主要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保税区等。
        一、城市新区的发展历程
        城市新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功能的不断完善,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有时新区发展的巨大引擎力量。回顾我国新城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以1979年设立的蛇口工业园区为起点,主要是各省市在原农村地区设立的工业园区、大学园区、科技园区等“功能单一”的新城市化区域;第二阶段以1992年浦东新区的设立为标志,主要是在原中心城区边缘或之外建设的,在行政、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具有相对独立和较大自主权的综合性城市中心;第三阶段一是以“空白点”为基点,建设新的城市新区,盘活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二是新老城区与新城区功能的融合,布局的优化。
        二、城市新区规划的趋势转变
        随着新时期城市新区发不断发展,首先在城市新区规划之时,已经不能再去过去的思路、方式来规划城市新区整体布局,尽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城市功能协调,推动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推动多规合一,实现城市空间的管控。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产业规划、水系规划、林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的相衔接,避免不同规划之间各自为政,完善统一的规划空间体系。规划、国土、林业、发改、交通、建设等部门应通力协作,把握好彼此的角色和作用,妥善解决多规融合问题,将总规与土地、产业等相关规划全部纳入综合性规划,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增强规划融合后的权威性和长效性,确保规划的完整统一、无缝对接。
        (二)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实现“城市双修”。"城市双修”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城市双修”的试点工作任务中的一项就是要践行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根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需要,合理布局城市空间,走协同规划、参与式规划的方法,加强与城市地下管线、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发挥存量空间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推动由总体城市设计到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再到微观社区环境设计,通过新手段提升城市的空间环境品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三)合理规划开发时序,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发时序的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新区建设的稳定性与长久性。开发时序应与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紧密结合,把握发展速度,保证开发过程中的周期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应统筹把握产业涵盖的内容、项目建设的周期长短以及建设的规模,如果对项目的运行规律把握的不透出、不准确,容易造成资金缺口以及各个方面的困难,致使项目无法按照规划时效顺利实施。
        (四)转变规划方式,适应市场需求。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常规的“千人指标”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特殊需求,规划方式应从统一标准化配置向差异化转变。例如未来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目标是使居民满意,应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城市不同层级类型的设施,以居民的具体需求来修正公共服务设施相应内容。



        三、双河新区规划建设的特点
        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在于规划、产业和建筑,规划赋予城市灵魂,产业赋予城市血肉,建筑赋予城市骨骼,当三者有机融合,这座城市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双河新区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处于市政府所在地临河区的最南端,南邻黄河,北与总干渠相连,处于两河之间,该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较主城区空气湿度大、气温低,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城市新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的精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的神精内涵,双河新区规划建设坚持了文化引领、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田园风貌区的原则,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生态、产业、文化、区位、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将双河区打造成为以文化旅游、金融商务、健康养身、会展服务、教育科研、体育休闲为主导的,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态田园新区。
        (一)注重“多规合一”,各部门协同合作。双河新区的规划是在新政策、新形势、新理念下,以“多规合一”的思想,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有控规、城市设计及各相关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突出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严谨性、实施性,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在规划过程中,与土地、林业、交通、建设、发改、消防等多次举行联席会议,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多次到教育、体育、商务、民政、文旅等部门实地调研,征求多方意见,理顺多个规划之间的冲突,确保最终城市新区规划能落实地运行。
        (二)按照功能定位,合理划分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发展目标,将双河新区分为乌拉特文化产业园、医疗康养产业园、河套文化产业园、黄河文化产业园、体育休闲产业园、生态文娱产业园、商贸服务产业园、教育产业园、总部金融产业园等九大产业园区,合理确定了各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各产业园区镶嵌于整个绿化生态系统中,通过空间轴线和交通干道串成有机整体。
        (三)用活历史禀赋,彰显地域特色。双河新区的规划突出了乌拉特文化、黄河文化、河套文化以及阴山岩刻的历史文化要素,规划了乌拉特文化展览馆、河套文化博物馆、黄河全流域文化博物馆、阴山岩刻博物馆、黄河微缩景观等体现文化底蕴、彰显地域特色的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人文新区”
        (四)坚持水绿入城,人与自然相融一体。双河新区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突出地域特色,设计理念中融入绿核引领,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引水入城,引绿入城,水绿交融。同时充分考虑了区域承载能力,在现有人口规模的基础上,预测了产业园区和各单元格就业人口数,合理安排全域内人口分布,坚持规划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统筹人口分布、业态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红线,科学合理布局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水净的美好家园。
        (五)城市风貌独特,彰显地域要素。新区城市风貌以点轴相承、生态脉络、路径延伸、门户地标的特点展现。敕勒大街主要串联起生态绿芯、滨水景观带,生态景观特色鲜明,形成横向生态景观轴;金川南路串联起民俗民风、地域文化等建筑组群,主要展现地方传统风貌和地域特点,打造成为纵向人文景观轴。两条轴线交汇处、生态绿地中心、门户空间三处形成重要核心风貌节点,与两轴和其他风貌节点共同构建起现代化田园城市。
        双河新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主干道路网已逐渐成型,城市主体骨架已经建立,教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最终建成与临河主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互补产业互助的新市区。
参考文献:冯奎.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创新发展.城乡建设2017.9
作者简介:刘晓燕1980.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内蒙古;职务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本科;单位:巴彦淖尔市双河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研究方向:城市建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