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潘洪1 曲艺2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2月下   作者:潘洪1 曲艺2
[导读] 传统的发展模式下,资源、能源与环境等生产要素的压力极大,气候问题也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就低碳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一条可复制的低碳发展道路。

1.浙江杭州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潘洪1  邮编310052
2.安徽合肥水安建设集团 曲艺2       邮编230000

摘要:传统的发展模式下,资源、能源与环境等生产要素的压力极大,气候问题也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就低碳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一条可复制的低碳发展道路。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成了摆在中国城市面前的重要挑战。传统的发展模式下,资源、能源与环境等生产要素的压力极大,气候问题也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了“碳中和”和“碳达峰”计划,争取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如何迈向“碳中和”是各级各部门都在探索的,建立低碳城市是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选择的道路。本文就低碳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一条可复制的低碳发展道路[1]。
        一、当前的城市现状
        城市发展推动着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但速度很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农耕面积大量减少,是摆在我国城市化道路上的一块巨石。对于城市化进程,人们有着一些误解,包括认为人口扩张威胁城市发展、耕地面积会进一步减少、城市化成本逐渐增高等,让人们在谈及城市化时负面情绪颇重。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确实导致了一些可见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增加,但这也对城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如何设计更合理的交通网络、如何增加创业就业的机会,都是城市设计者需要思考的。事实上,大城市的出行效率、就业机会、整洁程度是超过很多中小城市的,这就要求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时要考虑到可能导致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处理,让城市发展能跟得上城镇化的脚步[2]。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人口的迁移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大量的耕地闲置无人耕种,土地被开发和利用到其他领域,这就要求各地重视起耕地保护,退耕还林之类的义举还是可以继续存在的,但违规占用耕地作为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的现象要坚决予以抵制。城市在进行基础设施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使用,如何花费更少的带家伙去更好的服务,如何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也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二、当下发展高碳城市的危害
        我国将生态环境问题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决定了生态环境的优劣,这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碳排放量。高碳排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到了城市的长远发展。一些城市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城市化程度,将环境保护的思想抛之脑后,出现了高能耗建筑和高碳城市的问题,无益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威胁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3]。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高碳城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城市在空间结构上的不合理,居民区与工作区相隔甚远,导致居民需要通过长时间通勤到达工作地点,为了节省时间和赢的私密空间,很多人会选择开车出行,这大大增加了碳的排放量,不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拥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又一问题。
        在一些工业产业为主体的城市中,因缺乏对工厂排污问题的管控,工厂消耗大量的生产资源并将碳直接排入空气,增加了环境污染,这也是造成高碳城市的原因之一。高碳建筑业影响着环境,一些经济条件允许的居民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建设起别墅、豪宅,并让其灯火通明显得富丽堂皇,对能量的浪费也加重了碳污染问题,与低碳城市的要求有所差距。
        三、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
        低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低碳排放,将低碳理念贯穿到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速度是无法长久的,最终会导致城市结构的不合理和大量问题的出现,繁荣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4]。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能够大大减轻城市环境的负担,形成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并举的良性循环,需要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以广东佛山的三水新城为例(图1),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能够变相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行程和经济的发展。
        佛山三水新城是佛山市打造的一个集服务、旅游、交通枢纽、行政中心为一体的全新的综合休憩商业区,通过便利的交通与已有的三水中心城区相连,服务于区域内的居民和企业。三水新城是一座在中心城区、青山绿水与工业园区之间建立起的全新城区,将作为三水“实施城市提升和拓展计划”的重要载体,,打造“新城市中心、新产业服务中心、新生态宜居中心”。在低碳城市规划视角下,三水新城处处展现着“低碳化发展”的理念。
        佛山各区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制定了新城区的发展规划,而佛山新城之间的发展以三水新城最晚,必须更加突出特色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不落后于同市其他地区。三水地区以光伏产业为主要能源产业,三水新城将继续进行光伏应用,形成产城互动的双赢,结合三水地区的产业优势,三水新城被设计成为一座“低碳新城”,走上了低碳、绿色和高效发展道路,让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作为三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

图1 低碳城市规划视角下佛山三水新城城市设计
        四、低碳城市设计的措施
        将生态环境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发展低碳城市以避免各类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划设计要遵循城市的原有地形面貌,结合土地使用性加以分析,在规划过程中要以长远的眼光进行科学规划,指导城市土地管理工作,把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和可能发展的走向考虑其中。在进行低碳城市设计规划时,要遵循功能区域接近的原则,将工业区与住宅区分离,并规划好三废治理的标准,制定详细的方案与对策[5]。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个城市开始探索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之路,以为城市寻求更多发展机遇。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本质上是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通过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手段,统筹协调各地发展,以优先发展起来的低碳城市经验指导后起的城市,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碳城市想要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只依靠自己,要着眼全球范围,在国际合作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举全世界之力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未来的竞争是低碳的竞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增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城镇人口大量增加的问题,应考虑发展更多优质的、环保的产业,为更多人提供就业的机会。低碳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低碳产业如何发展,能够吸引什么样的企业进入,能否成为创业的沃土,也是需要探索的。面对因私家车导致的碳排放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正向引导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以减少道路压力和碳的排放。设计合理的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设施投入以方便居民出行,都是短时间内可以采取的措施。长期来看, 做好低碳城市的建设,可以依靠以下一些措施:
        1、明确低碳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科学认识低碳城市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尽可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土地和能源。
        2、建立量化指标,将低碳城市的各项性能指标作为评判标准,纳入到城市设计规划的考核系统之中。
        3、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行低碳城市规划设计,通过生态保护、交通优化、绿色建筑、低碳能源等方式建设低碳城市。
        4、低碳城市在进行工业产业布局时应遵循低碳化和循环化的特征,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打造新型工业布局。
        5、促进低碳城市的新能源利用和第三产业发展,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对产业的关注要从高资源、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投入,转变为对绿色产业的投入。
        6、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打造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控制私家车出行数量,并提高对车辆碳排放的监管。
        7、发展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排放,打造健康、高效、适用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不是仅有绿化的建筑,也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建筑,是可行的能否服务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建筑。
        8、倡导绿色消费,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能源消耗多的产品的使用。
新的城市空间设计建设与旧的城市空间改造都很重要,不能只在意对新城的打造而忽略对旧城的管理,在同一个区域内形成不和谐的发展布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城市居民更习惯老城区的生活环境,对其进行低碳化改造的效果更加明显,也更容易做出城市特色。
        结语
        站在低碳城市规划的视角下进行城市设计,对城市的管理者和设计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低碳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而很多城市的整体格局已经确定,如何平衡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位城市设计工作者需要学习和思考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既要着眼于眼前的情况,又要根据城市的特色和历史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建设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切记不能一味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也要考虑到低碳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想好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温海镠.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的一些分析[J].中外建筑,2018(07):103-104.
[2]毕婧,李磊.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106.
[3]赵长春.试析低碳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10):137.
[4]李江奇.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中华建设,2016(03):104-105.
[5]海瑞,乐阳.浅谈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252.
作者简介:潘洪(1989.7—),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曲艺(1990.4—)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初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