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2月下   作者:杨美来
[导读] 文章笔者先后参与了多项工程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现结合实践,以具体工程为例,对海滨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内容及设计要点进行详细分析,供广大景观设计同行参考。

广州市科美都市景观规划有限公司   杨美来

摘要:文章笔者先后参与了多项工程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现结合实践,以具体工程为例,对海滨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内容及设计要点进行详细分析,供广大景观设计同行参考。
关键词:海滨景观;规划设计;区位优势;规划设计理念;建筑设计;植物设计;交通系统设计
        前言
        滨海城市景观是展示城市精神风貌的主要载体。在进行滨海城市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不仅从景观视觉角度出发,还要将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区域经济发展效益等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在创造出优美城市环境过程中,实现城市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景观设计分析
        1、区位优势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半岛金沙滩滨海旅游景区内,东起夹河口、西至南京大街、南起防护林、北至黄海,全长16公里,开发区内海岸线迤逦蜿蜒,是烟台的旅游度假圣地。
        2、基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开发区现状存在不少问题:
        (1)城市与海滩之间的低通达性,站点平均距离超过6km,常规公交不适宜承担海滨路公交服务的主体;部分过境交通破坏了海滨路的景观休闲功能;海滨路南侧旧式欧风建筑,长期处于空置、老化、破损状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整改花费巨大。广场景观设施老化缺乏养护,影响海滨路整体景观效果。
        (2)沙滩宽度不一,沙质粗糙,利用程度较低;海岸受海浪侵袭,风暴潮灾害频发,抵御灾害天气能力差;河流源短流急,受降雨影响大,易暴涨暴落;防护林树种单一,大部分林木达到成熟进而生长停滞、折断,树冠窄小且偏冠,外貌不整齐;草本层土壤干旱瘠薄,且受风沙危害较重。
        3、规划设计理念
        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在规划设计上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沙滩和森林引入低冲击的活动,以激活防护林空间,并创造海岸线的新活力,引领人们体验自然、亲近自然。二是在全长16公里中,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提炼出泽、湾、浪、沙、海五个主题,凸显烟台海滨风貌的精髓,为游客营造一个更合理、更舒适的旅游度假体验,期望打造成为烟台的未来之窗、发展的引擎。


        (1)泽——盐沼、生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泽”区,海滨路以北区域由于受高矿度的盐水由海滨向大陆方向浸润的影响,区域内形成了大片盐沼场地,地面形成喜盐耐湿的草本植物群落,盐沼湿地附近有大量的潮汐沟,是生物迁徒,鱼类洄游、营养交换、能量和物质转移的通道。
        设计利用基地原有植场打造成人工盐沼湿地公园,基地现有污水处理厂排放水可作为未来湿地公园的淡水补充,实现其资源再利用,两级水体跌级岛作为过渡,使其断水或过水时都能拥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加上海水潮汐涨退与适当的生态复育,未来将形成芦苇、米草等植物群落生境,吸引鸟类、鱼类及软体生物的栖息,形成独特的湿地公园;在沼泽间设置栈桥通道,栈桥间蜿蜒曲折起伏间与高低不一的泽草形成绝美的交映关系,野趣盈然,潮起潮落间人们在观海鸟觅食,体现人与自然的美;月牙形的地形构架与优美的的路径凸显公园宏达的轮廓。创造科普教育的机会,体现自然生态的价值,凸显烟台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典范。
        (2)湾——信步弦湾、涟漪荡漾
        依托优美自然海岸风光,“湾”是开发区第三产业的重心之一。五星级酒店、度假村、水上游乐场临海而建,形成度假氛围鲜明的休闲旅游带。经过与交通、旅游等部门多次论证,决定将西起宁波路,东至新开路改道黄河路,以释放这个区域的交通压力,只保留应急消防通车功能,同时这段路作为散步道和活动场所。设计巧妙利用区域原来的空间高差,筑破浪堤,优美的弧线结合蜿蜒的海墙,如同涟漪般顺着海岸延续,巧妙地创造出水岸空间的三个层次:眺望台、散步道和沙滩,眺望台从高处俯视,感受大海的张力,曲线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提升了场地的氛围,沙滩漫步间感受水的轻柔。扇贝小剧场、红珊瑚云、玻璃观海亭、大海星坐凳、趣玩渔船等海洋元素的景观小品,点缀着海洋文化的活力,双曲抛物线悬挑彩虹桥,除满足旅游服务功能外,未来将是海滨婚纱摄影的一大亮点,浪漫的度假风情区,成为打造旅游度假形象的重要城市名片。为防止风暴潮对海岸设施的破坏,要做好筑破浪堤蓄滩养滩工作,破浪堤扬起的点点浪花,再次点缀的了海洋的美。
        (3)浪——飞浪礁石、热情奔放、听音乐、赏星光
        烟台的海,波涛汹涌、气象万干,汹涌的白浪冲击岸边巍峨的礁石,飞溅起浪花朵朵,成群的海鸥自由地翱翔,强调了“海”的磅礴气魄。作为基地内最大面积的滨海景观空间,是市民活动的重要区域,市民在起伏的栈道上运动,广场上举办音乐会,防护林间看星光,大海在掀风鼓浪,营造了一种人与海的浪漫邂逅。鲸鱼艺术雕塑“天空之约”,呈现现代城市把握机遇、迎风破浪、奋勇向前的坚定信心,金属的光泽与优美的曲线也为海滨增添抽象简洁的景观艺术质感。像飞浪般衬托着礁石外形的城市规划展览馆,似波云诡谲的浪潮遇到的坚定不移的海墙,体现了动与静的碰撞,形成“浪击礁石”的独特海岸抽象景观。


        (4)沙——丘缀金滩、听风、戏沙、踏浪
        金沙滩是游客密度最高的区域。提取海滩沙丘的灵感,在沙滩设计沙丘构筑物,是天然沙滩最明显的标志之一,设计中要适度调整场地和沙滩之间的柔和度,让起伏的波浪形态增添海岸线的立体感,此外,沙岸所呈现的风吹沙移引起的变化,能展现独特的海洋文化。
        沙丘台阶模拟自然界灵活的动感,形成优美浪漫的观海阶梯,能汇聚超高人气,并柔和了沙滩与海岸线之间的线条。构筑物与现有餐饮设施形成呼应,构成氛围强烈、功能设施齐全的旅游节点,设计上巧妙地弯曲了海滨路线,形成汇聚人气的景观广场。
        五彩风车随风旋转,强调了风的动力美;鱼尾构架,巨型海星,剪影海墙,不锈钢波浪......塑造了海洋的印记,这些景观小品为海滩娱乐增添了乐趣,阳光下这些艺术小品更突显了其趣味,为摄影勾勒出美妙的轮廓。
        另外在沙丘对面设计一座长约125米,宽约7米,高8米的巨型长廊,是场地内地标性建筑物之一,采用大胆新颖的设计手法,超尺度的体型,张力十足,多彩色钢结构和耐力板的构造,在阳光的折射下犹如一块巨型宝石镶嵌在海岸边上,在夜幕的灯光下,人们影影绰绰的身影,是夜的交响曲。黄金海岸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整合,将海岸改造成开发区新形象。


        (5)海——登塔(海螺塔)、观海、赏鱼帆点点、看水鸟飞翔
        区域内主要有海螺塔、鱼人码头、沙丘植被展示基地、观景平台、生态廊道、保育公园、露营基地等内容。设计从烟台的海洋文化提取灵感,其中海螺塔是最重要的景观节点之一,位于夹河口,高度约230米,是观海、观鸟的佳地,赏鱼帆点点,体烟台人文之美,海螺塔未来将是烟台开发区整体海岸的地标性灯塔。夹河口处设计策略性的沿河岸布局木栈道,能让人近距离观看河岸生态状况。岸线植被的恢复,加强了海岸和河岸生态的相互性,并丰富基地从水岸到防护林之间的植相,同时也是沙丘植展示基地。防护林现状林相优良,要加以保护,并以补育为主,保护与区域生态网络相连接,同时引入一些林下休闲空间,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海滨路与渔人码头的连接,方便游客进行出海活动。
        4、建筑设计策略
        位于海滨路南侧的现有建筑为旧式欧风建筑风格,由于长期处于空置状态,结构老化墙体破损,影响海滨路整体景观效果,设计建议拆除,如:游客客服中心、华丰一期、金悦酒店等。其余保留建筑建议进行改造。“泽”区建筑建议风格以暖色调为主,建筑立面玻璃幕墙和石头墙体结合周边绿地和景观进行设计。“湾”区建筑设计选用较现代的材料,要求与度假村及酒店的风格相契合。“浪”区主要标志性建筑应以淡白色和浅灰色为主,结合建筑阴影和纹理以及周围暖色调环境创造出轻松休闲的氛围。“沙”区以金属、轻结构构件、玻璃、遮阳蓬、遮阳板的设计应与沙滩娱乐区氛围相契合,现代简约建筑与丰富有趣的景观设计形成较强的对比。“海”区自然光元素融合到环境的自然景观,整合到现有的拟建筑物中。
        5、植物设计策略
        (1)海防林保育与利用:通过防护林抚育和改造的实施,将沿海防护林改造成多功能、高效益、高品位的景观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作为城市的保护网,可减少海浪和风暴潮对城市的影响。冬天冷冽的北风直接从背面刮过来,同时在北面防护林的边界种植具有防护功能的植被带,考虑用不同当地的适生品种,以增加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防护林稳定性等。在整体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基础上,通过林冠下更新、补育疏伐、单株择伐和树种置换等方法进行抚育,使林相上得到优化,以多层次植物空间配置,兼顾观赏性与生态功能,通过色叶、观花乔灌草增强林带的色彩多样性,增加海防林体系的生态性、美观性,如乔木:黑松、刺槐、沙枣、赤松、旱柳、白榆、白蜡、合欢、杜梨等。
        灌木:柽柳、白刺、枸杞、无花果、龙柏球、沙棘、大叶黄杨、女贞、蔓荆、海州常山等。
        地被:白三叶、碱菀、狗尾草、白茅、虎尾草、碱菀、马蔺、金盏菜、田菁、田旋花、蜀葵等。
        在海防林里面可适度建立一些游憩设施,同时利用林下空间,适当引入低冲击的活动功能,如野餐露营、林下花溪等,以激活防护林空间,增加林带的景观趣味性。消防路的提升利用,成为了居民最喜欢的散步慢跑的林荫路,为附近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场所,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感。
        (2)土壤改良策略:
        海防林面积较大,其所包含的土壤成分复杂,为满足区域内植物的生长需要,需要对部分种植土壤进行改良。目前改良的方法比较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
        生态改良法:强化现有防护林地生态功能,通过种植乡土耐盐物种,结合防护林的改造,逐步改善土壤条件,适合大面积使用,生态效益好,但改良历时较长。
        物理改良法:主要是对土层的整改,见效快,但成本高;适合做特殊的景观形象区,包括平整地面、客土、高地面、设置隔离层等,工程一般分为三层结构。覆士层:换客土,利用优质土来保证生根、萌芽,土层厚度的经验值为草皮> 20m;灌木> 60cm;乔木> 80cm。保护层:防止根系触及隔离层而烧坏,在其上设置保护性士层,材料为隔离材料和土壤的混合物,厚度以20cm为宜。隔离层:作为有机物的隔离层腐解产生有机酸形成一层“酸膜”既能降低土壤pH值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材料:炉灰渣、麦糠、锯末、树皮、稻草、碎石子等,炉灰以20厘米以上为好,麦糠以5厘米为宜,锯末树皮以10厘米左右为宜。
        水利改良法:见效快,成本相对物理改良法较低,但维护费用较高,适合在小范围内应用。通过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是公共绿地中常用水利改良方法。
        (3)交通系统调整:设计建设形成以人为本的交通模式,充分尊重慢行交通,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建议海滨路部分路段南移,使人与沙滩的交流避免受到海滨路的分割。夹河桥南移至嫩江路,承担一定的过境交通,且与黄河路衔接平顺,以利于疏散过河交通。同时兼顾海滨路的到发交通。夹河口开发地块西侧增设支路,使地块进出交通与海滨路休闲交通分离。黑龙江路西延至泰山路,增强区域连通性。
        优化接驳交通,通过增设公交,自行车租赁等形式减少停车需求,同时鼓励人们采用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设施服务。设置共享车位,设置简易立体停车架,利用路侧停车。
        二、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滨水景观空间的出现将成为环艺设计界的一大重要课题,其重要意义极为之深远,因此一个好的滨水景观设计工程将改变一方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品质感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心理需求。滨海景观区的改造将提升烟台城市的知名度,将成为烟台城市建设的新名片、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参考文献
[1]AECOM公司,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景观设计说明,2013年
[2]杨军;黄绮珊;王娜;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重点控制[J];黄河科技学院报纸(上半月刊);2016年09期
[3]郎欢;票姗姗;杨琪;浅析城市滨水景观[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4] 姜伟,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低碳地产, 2015年1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