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廖建胜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0月下   作者:廖建胜
[导读] 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但道路交通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举措和治理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为解决前述问题,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水平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道路交通治理“系统观”,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作用,切实形成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合力,需要丰富道路交通治理手段,提高治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需要加强法治保障与监督,实现道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廖建胜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但道路交通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举措和治理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为解决前述问题,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水平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道路交通治理“系统观”,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作用,切实形成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合力,需要丰富道路交通治理手段,提高治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需要加强法治保障与监督,实现道路交通治理的长效性。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治理;治理路径;交通要素
        引言
        城市交通治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城市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2017年10月,在我国各交通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首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汇聚为“交通强国”这4个字的战略愿景。而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则标志着交通强国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要求通过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尊重城市自身发展规律,以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因此,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交通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步伐,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以及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出行方式给城市交通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如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增加,物流、交通运营企业的成本上升,以及应急能力水平下降等。而我国城市交通治理手段和水平也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发展发生着阶段性变化,但是城市交通治理似乎进入一个“拥堵治理缓解拥堵”的怪圈,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仍难以得到共识,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推动多年收效甚微。需要值得反思的是,对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城市交通治理存在哪些差距?如何做到城市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金需求、用地规模等刚性外部约束协调发展?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新理念对应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如何提升?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主旨。
        1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城区交通量的快速增长与城区道路承载力不匹配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且连续多年增量占据世界第一位,这使全国大多数城市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汽车工业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家在推动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可以预测未来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将继续增长。然而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至少需要几十年以上的历程,因此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和交通量增长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城市交通拥堵压力会随之增加。这对城市建设和管理者而言将是严峻的挑战。
        1.2缺乏整体治理观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往往是车、路、人等要素综合作用使然,其治理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综合考虑道路交通诸要素,寻求道路交通治理的善治之策。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机动车停车位不足、电动自行车管理乱象等道路交通问题往往是多种道路交通要素交织而成,需要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成因,综合施策,不能局限就事论事,搞“手术式”治理。在城市道路交通治理实践中,全盘治理理念缺失,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情况,缺乏道路交通治理整体谋划,道路交通管理无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割裂“点线面”的关系,造成为解决一交通问题,又引发一系列道路交通问题,“按下葫芦又起瓢”。以机动车停车位为例,有的城市为了解决停车位不足,不顾及道路通行条件,在道路边施划路边停车位,因占据非机动车侵占机动车道行驶,从而引发其他道路交通问题。再如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一些城市通过登记或上牌,实现防盗备案功能,但没有和道路交通管理功能整合,实现一牌多用,造成管理低效[1]。



        1.3注重效率,忽略公平
        当前,众多城市规划或者交通发展战略中提出了类似于“一小时交通圈”的量化指标。但是,此类指标大多数是以小汽车的通达时间为基准,忽略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出行中的作用,纵然有的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到一定年限公共交通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出行比例,却忽视了小汽车出行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落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问题。在道路空间以及城市公众出行需求上,过度强调小汽车出行需求,也经常使用小汽车运行指标来衡量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欠缺对城市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发展的整体考虑。实际上,一辆小汽车在道路的运行时间远小于这辆车的停放时间,这就不禁令我们反思:在城市中,究竟需要一辆车?还是需要更大尺度、更广范围、更加便捷的城市交通出行服务?小汽车的长时间停放,不仅会占据稀缺的道路资源,更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品质[2]。
        2优化路径
        2.1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要点
        首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人员在开展道路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要求:①在道路规划期间加强现场调研,掌握规划区域的地形特征、地貌特征,综合考虑分析城市建筑、周围山岭、附近河流水系对城市道路产生的影响;②道路规划需要同具体的设计规范高度结合,规划期间的各项参数,应当全部符合规范要求;③道路规划应当统筹协调好道路和附近地块之间的关系,注重二者之间的规划衔接。其次,对于城市中平台地段与新城区的道路,需要全面分析好道路交通网络。在此过程中,需要先处理好城市的排水、排涝工作,注重调查分析道路附近地块的使用性质,研究其土方情况;合理控制道路的设计坡度、坡长等相关参数,减少地块后期的开发与使用成本。再次,要注重分析道路设计,对附近地块建筑和附近居民的影响;所修建的道路应当保证能够为周边建筑使用提供便利,尽量减小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防止出现社会问题。最后,针对有条件的城市地段,为了便于道路两侧在后续开发期间开展建筑布置与使用工作,要尽量保证道路坡度不超过3%[3]。
        2.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道路交通治理“系统观”
        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是为了人民,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做文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最大努力创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道路交通设施的维护、路网改造、交通组织等道路交通治理的全环节、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观,将保安全、护生命放在各项工作第一位,以人民群众的安全畅行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站在利于人民群众出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3要做好安全岛的设置工作
        首先,对于道路中的三岔路口不宜设置大型安全岛,只需要考虑到行人过街即可;对于四路及以上的交叉路口,在设计安全岛期间,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量和行车轨迹等问题。除此之外,道路当中应当多修建二块板与四块板样式,在中央绿化带区域修建,从而不会占用行道空间,还能起到良好的绿化美观效果。
        结语
        文章对现状城市道路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部分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旧路改造工程师提供了一定的设计思路。但由于每个工程都有其独有的工程环境和特点,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做到具体工程具体分析,只有通过精细化设计,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邵勇,王学勇,李娟,等.完整街道理念下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J].城市交通,2015,13(1):25-33.
[3]李慧子.路权分配原则:基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争端的视角[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2):27-2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