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0月下   作者:叶星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工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代工业广泛的应用智能机械,带动了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叶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工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代工业广泛的应用智能机械,带动了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高职机械类专业是工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源泉之一,而机械制造基础课作为高职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高校机械制造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对后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探究
        一、引言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机械制造基础,此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使学生的机械加工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在设备质量管理和维护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一过程由于知识体系复杂,知识范围广等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老师教学难,学生厌学的情况,这样严重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了解,同时也违背了专科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因此,本文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对策对此进行研究,供大家参考。[1]
        二、高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紧密的联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生产实践,不同的教师负责教学任务的一部分。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进度、课程安排、教学资源等方面是不能更好协调的。在某些知识上,实践教学可以先于理论教学进行,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目的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不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就不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理想教育效果,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进行评价,以课程设计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具体的分数或年级来评价学生的水平。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有限,在教学时间内持续压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高职院校都将课程设计与课程等课程整合起来。通过一次性课程设计,来评价学生掌握好几门课程的情况。由于评价不能覆盖所有的课程的教学点,在课程设计绩效评价中,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了多个加分项,但这削弱了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师结合的教学模式,合理分配教学工作量,多师合作完成《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任务。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例如,三位教师分别负责机械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模块的教学,铸造和车削等金属切削模块的教学,以及加工工艺模块的教学。每个教师承担相应模块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将相应的教学时间和学时分配给各个模块,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任务也可以通过三位教师的合作完成。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每个教师不必承担整个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为建立更合理的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将课程设计放在教学任务的后半部分,并在每门课程结束时安排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机械专业学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测试、巩固和提高,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为了应对教学课时不足,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与别的课程设计合并起来进行测试,不经使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学习产生反感,任课老师应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每一环节的教学安排相应的小型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里,作为考核课程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效果。[2]
        加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其压缩为学生自发学习的时间,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各学科的教学时间大大减少,教师的随着教学时间的减少,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一点也没有减少,教师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传授的专业知识,很难完成教师所面临的教学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在学生要注重传授他们的学习方法,多发挥诱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整理这个自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向老师报告,让老师集中说明学生不知道的问题,提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育效率。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工业对技术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文指出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以提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意识,更能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3]
参考文献:
[1]刘折.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风,2021,(第3期).
[2]屈科科,解军艳.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第9期).
[3]王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第7期).
叶星  女  汉  1985.08.15籍贯 新疆 
学历:硕士 专业:机械工程  讲师 邮编  831100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