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势下的高中政治课堂素质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第03期   作者:张 昭
[导读] 本文将从创新的立足点、创新态度、辩证思维、 求异思维、思维结构、传统知识的教学分析创新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创新教育培养的过程贯穿于高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

河北省南宫市垂杨中心学校   055750
       【摘要】: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开展创新教育要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创新的立足点、创新态度、辩证思维、 求异思维、思维结构、传统知识的教学分析创新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创新教育培养的过程贯穿于高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
       【关键词】:政治课堂、创新教学、创新意识、主体地位、

       高中政治新课标的颁布已经十年有余,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均掀起高中政治新课标的学习与探索的热潮,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丰富、课程内容的多样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来的。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基础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创新,如果不创新,继续沿袭旧的那一套,那么基础教育就很难实施。所以,高中教育应当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注意综合素质能教育。高中政治课堂要坚持注意基础知识点的教学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创新成为可能。在新的理念下,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会学习,而且还要会思维,为创新作铺垫。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树立创新意识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中政治新课标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打破传统教学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束缚,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并且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现实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便是培养学生的疑问态度,让学生敢于怀疑书本和教师所讲的课程内容,对任何知识敢于用怀疑的目光去审视。再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多问多想,敢于对于自己不是很清楚的问题向老师或者同学提问,并进行探讨分析。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疑问与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教学(创新思维)
      渔民用一定的手法编制渔网,只要线够长可以编织无限大的渔网,也可以编织各种样式的渔网。知识结构就像“渔网”,可以按规则或既定的法则进行延伸和发展,甚至可以突破该“法则”,沿用该法则创建新的“渔网”,或可以逆该“法则”。创新是一种突破,没有法则的突破是“梦想”,在一定“法则”和现实基础上的实突破或设想是“蓝图”。这个“法则”指的是思维结构。



     例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思考: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不往上飞?这是一种反向思维。而正实这种反向思维就引发了牛顿对万有引力的思考和研究,也有了人类的重大发现。
      从开放性思维看,教师要做教材知识网络的“对接着”和“整合者”。虽然高中学生谈不上思维领域的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使用,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注意对教材中思维结构的教学,是学生透彻理解看懂教材的“法则”,最终是学生形成能力又能够教材中学到的结构分析同类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中对教材的知识点理解和把握的正确度,也为创新打下基础。
      三、政治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意识
      高中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最重要的一个理念便是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模块。让课堂教学知识与生活尽可能接轨,高中政治课细化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这使得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密切衔接。高中政治教学知识的传授,不再空洞而缺乏现实基础,实现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进行对接。为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尽可能地让政治教学接近现实生活,便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的课程内容尽可能地生活化,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授课过程中所举的例子也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要让政治教学与学生了解的民俗与现实生活相连,让学生所学知识尽可能地生活化,让学生学到的政治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
      四、政治课堂教学要突出德育特点
      高中政治教学的属性具有二重性,既有智育属性又具有德育属性。在现实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除重视学生智育知识的培育外,也应该注意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基本的德育意识,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在学科知识的辅助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要培养学生戒骄戒躁,正视当下经济发展与享乐的辩证关系,告诫学生要抵御资产阶级一些腐朽思想侵蚀,要继续发扬先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敢于与一些不良势力作斗争。高中政治教师要将现实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效地灌输于课堂教学,让学生用正确的意识来武装自己,让自身的德育素质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五、政治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新课标一大重要特色便是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强调的是师道尊严,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一切均要向教师看齐。新课标改变了这一错误做法,开始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价值。过于重视教师的地位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无意义。因此在现实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去探索,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均要考虑学生的利益,突出学生的地位。
     高中政治教学属于高中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在现实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智育知识的增强和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为更好地进行政治课堂教学,践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在现实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意识;树立生活意识;突出德育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国家培养出知识与道德兼修的合格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