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微课优化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第03期   作者:许 鹏
[导读] 培养初中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前教师将新课程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的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对新课程主要内容和总体脉络进行了解和把握,这样课堂效率会更高。

重庆市开州区丰乐中学       405400
       【摘要】: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法被引入初中教学课堂,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关键词】:微课、中学数学、授课前后、

        培养初中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前教师将新课程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的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对新课程主要内容和总体脉络进行了解和把握,这样课堂效率会更高。
        一、微课的应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年龄普遍分布在12~15岁之间,这段期间,他们正值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正经历着一个转变,很多时候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也比较难以集中。因此,为了提高他们的课堂专注度,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很多的初中数学课堂就引入了微课教学。因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微课,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提高,那么他们上课的时候专注度也就更高,自然而然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除此之外,由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了很多概念性的知识,且这些概念往往还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很多时候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而利用微课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微课的表现形式非常的丰富,不仅涉及到文字和图片,同时也包含了音乐、动画等。通过微课,老师可以把这些概念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并且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印象。老师通过提前准备好的微课教学,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授课内容也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相比于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微课的应用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轻松,学生的学习趣味更加浓厚,从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这一目的。
        2.创设教学情境。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或多媒体课件来给学生创设出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进行这一点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老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这样才能够制作出有针对性的课件,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质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3.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教会他们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中。事实上,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在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善于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二者的关系是不能割裂的。所以对于这一点,就需要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我们的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三、数学授课过程中微课的使用作用
  1、课前使用  课前使用微课,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而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完成前置性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也为课堂上丰富的交流做好铺垫和准备,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节前,教师可以将贴近生活的图形旋转实例――时钟上不停转动的秒针、转动的大风车、荡秋千的小孩、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汽车上的括水器等,制作成简短的视频,让学生自行进行观看,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转动情境”来导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初步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形成对旋转的概念。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课前的微课学习效果,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图形旋转的相关概念,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旋转的实例。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前微课学习效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学生理解不充分、学习不到位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完善。
   2、课中使用  课中使用微课,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时间配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学科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对于初中生来说,这门学科是比较难的。在传统教学中,针对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师会通过一些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有想象的载体,来理解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这无疑也是教学中常用的好方法。但是,这样的实例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所举到的例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看到过或是体验过,又或是实例需要想象力的辅助。而引用微课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动画来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图形的旋转等知识,让数学知识在动态的演示中更显直观,让学生在动态中体会有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3、课后使用 课后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引领学生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链条,进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例如,在教学完“图形的旋转”一节后,教师可将微课视频中“荡秋千的小孩”转化为数学模型-单摆,并提出下述问题:“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转到B,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交流、思考。通过布置这种探讨交流式的实践作业,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我们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也促使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课这一教学方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随着它逐渐走进了我们初中教学课堂中,也成了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言堂”,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