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第03期   作者:黄惠凤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就会收到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旺湾小学   邮编5431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受教育者了解数学并系统学习数学的基础性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受教育者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要深刻把握课程标准,积极有效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育;有效引导;针对性;趣味性;

        小学数学中概念的形成、法则的推演、公式的推导以及运用知识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学生尝试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素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天生有探究世界的欲望和才能。但探究性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且探究性学习比接受性学习更具难度,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加强指导。
         一、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与重要方面
         1、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数学磨练的是人的心智,通过对逻辑关系与复杂度的深度认知,让受教育者获得一种能够迅速看清纷繁表象下本质的洞察力与条理化问题的思维方式,然后受益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的理性和淡雅让人沉下心冷静的思考问题。
         同时数学也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其对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有之间明显的联动带动作用,尤其是在接受高等教育中的数学、计算机、化学、物理等专业,数学学习好坏与否,都在发挥关键作用。
         2、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小学阶段,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第一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数学认知能力和基础数学运算,让受教育者有一个简单的数学思维,是建立数学架构的基础性教育,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难度不高,灵活性很大。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更是偏向于提升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同时为激发受教育者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更是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对数学的引导重在两方面,第一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的运算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基础数学能力。第二,合理的引导以激发受教育者的数学热情,帮助受教育者建立数学思维。
         二、针对性有效引导措施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分析之中,教师会发现小学阶段的受教育者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持续性、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受教育者对数学概念模糊,无法构建完整的模型、或是受教育者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性特点所表现出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引导,同时也要重视个性化差异,逐个击破,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1、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组织受教育者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有效的加深受教育者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架构,也帮助教师发现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课堂是教师和受教育者互动的绝佳场所,也是教师观测受教育者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的重要时间段。


但小学阶段的课堂时间普遍为40到45分钟,所以要确保每一次的讨论都是推动教学发展的,有意义的,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熟练把握时间、次数。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图形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出对称的图形,然后让受教育者们积极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的图形,从而帮助受教育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形”上,加强受教育者的联想思维,帮助受教育者更好的运用图形概念。
         2、合理把握课堂提高数学趣味性
         游戏化的教学过程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化的过程,受教育者在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就充分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慢慢的喜欢上了数学,习惯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热情,比如在“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列在黑板上,通过快计算夺红旗的方式让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轮流上来计算,计算的快的小组最终赢得红旗并获得奖励。通过游戏,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兴趣,还可以更好把握受教育者的学习偏差,进而组织更有效的数学教学。
         3、创新教学模式
         教具一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的小伙伴,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能利用的教具并不多,但是充分利用模型教学会使得数学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模型,比如在教授几何知识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选择利用纸箱等产品,让受教育者直观的感受到立体几何变化。不仅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成本更低廉。多媒体技术是现阶段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要合理的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呈现给受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让受教育者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的变化和数学的魅力。
         4、针对性训练
         数学离不开训练,无论是运算教学还是数学概念架构,受教育者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课后训练才能更好的认识、把握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受教育的数学知识水平不高,普遍不喜欢进行大量的题目训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整体课堂表现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课后训练,重在质量而不在数量。以上文图形教学为例,教师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数学图形,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绘制几组等边图形,来进行更好的概念理解。
         5、指导点破实质的方法选择
        (1)提出问题:如“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学生提出了种种猜测,有的说和长有关系,有的说和宽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看到: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来越长,面积越来越大;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来越长,面积越来越大。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2)“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用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
       (3)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回想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具体数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就会收到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