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吴全德
[导读] 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所缺乏或难以具备的重要精神,是当代学生必须继承的精神
        吴全德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四中学  
        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所缺乏或难以具备的重要精神,是当代学生必须继承的精神,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对人文精神进行有效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引言: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开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文精神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是人的核心素质,健全的人文精神是人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新课改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明确要求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养成”。但是,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笔者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1 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受限于应试教育模式,一些语文教师仍然以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也以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难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实际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学生的学习中心就会向试卷中仅有的几种类型题目进行重点学习,而忽略了更多的文学内容;教师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让学生更加看重一些疑难词义的背诵,而忽略了对文章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空间,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1.2 教师忽视人文精神培养
        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抵抗力更差,更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尤其是环境对学生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和教师的努力程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展开还要求教师重新树立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积极进行人文精神渗透,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理念。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盲目追求时效性,松懈了德育的教育导向。教师注重学生的成绩和优秀程度,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精神难以形成,思想、行为容易出现偏差。
        2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
        2.1 挖掘教材,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也是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是国家依据相关标准编制的,体现了要传达的社会精神,社会价值取向的标准。教科书上的各篇文章是某一思想的外化。中学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本身就有很强的人文性,它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优势。翻开初中语文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对生命的体味,有对自然的品味,有对科学的追求,有对亲情的描写,有一篇篇古今中外短小精悍的文字,无不折射出丰富的人文精神。

例如,《紫萝瀑布》一文让学生汲取的人文精神,是生命的长河无穷无尽,一时的不幸还不够提及,应该豁达地去面对人生。《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汲取人文精神是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我们该如何去面对,鼓励学生把大的困难化整为零,走出困境,再迈一步,坚持到底,最终战胜困境。《山的那边》中,学生要汲取的人文精神,是人生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一次次的面对失望,然后不断的奋斗,不断的翻过无数的“山峰”。
        2.2 借助古诗词内容,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价值、世界”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展开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利用古诗词中的德、智、礼、孝等优秀思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品学皆优的好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将现代思想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民族的、人民的优秀思想,让学生明白文化传承、交融、创新的重要意义。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值得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这节课,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荆轲刺秦王》的片段。同学们通过视频观看,视频再现了荆轲刺秦王的情景,这样的课堂不仅生动形象,更让文章更深入人心,大大激发了同学们阅读语文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从此以后,语文阅读的课堂不再枯燥乏味,高中生也会逐渐热爱阅读,主动阅读,并感受文章文字、内涵、意境之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不断发展。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全国语文教研室主任于漪老师也曾说过:教师若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教学便大功告成,学生学习语文就能有一个好的起点,不以为苦,从中得到快乐。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辅助性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趣味性语文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直观形象情景来进行教学内容理解,促进学生逐步学习、记忆与之相关的语文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地播放几首激动人心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联想到长江浩浩荡荡的景象,赤壁各英雄人物在此登场时的景象,以及他们的功成名就、是非流言传世时的景象,有助于教师将人文精神教育与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养。
        总结语:高中语文不仅要进行知识传授,更要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把人文精神教育当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今后,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创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扩大人文精神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真正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彭君婷.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相关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6(29).
        [2] 张秀兵.试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赤子,2018(12).
        [3] 彭伏生.基于人文精神渗透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8).
        [4] 李彬.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探索[J].考试周刊,20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