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 北海市海城区第八幼儿园 536000
摘要:要以孩子为中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从孩子的需求开始,并探究发展适合孩子的教育。基于此,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分析班级管理如何以幼儿为本,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幼儿;策略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心理环境,以建立稳定感和信任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风格应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孩子们的活动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老师应该以关怀,接受和尊重的方式与孩子们交往。班级应建立健康,温暖的心理活动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保持稳定快乐的日间活动。
一、考虑到个人差异,进行适合于能力的培训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聪明的,并具有在特定领域中才华横溢的能力。《3-6岁幼儿发展指南》说:“以感激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长处,接受他们的个体差异,不要简单地将它们与朋友进行横向比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一般规则是:“幼儿园教育由于不同的遗传特征,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教育程度,幼儿的个性迥异:有些活跃,有些安静,有些反应迅速。有些人反应缓慢.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幼儿,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叶子一样,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作为教师,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个人差异,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教给学生[1]。
二、建立适当的规则,学习自我管理
首先,教师努力创造一个“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环境。让孩子讨论并参加规则的制定,班级接受和接受该规则,班级不允许或禁止的行为以及违反班级的后果。其次,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努力确保所有孩子都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并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计划并建立课堂惯例,并紧随课堂。一旦制定了规则,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老师也不例外,因此,如果规则发生变化,则必须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另外,设置规则时请注意过多的项目。因为如果规则太多,孩子们就会失明,失明或无法取得真正的结果。最后,集体规则可以从无聊而单调的语言提示转换为隐式环境提示。例如,在楼梯上放一些小的脚印,以提醒孩子们遵循上下楼梯的步骤,并在活动区域放置一定数量的材料,以提醒参加活动的孩子人数。在阅读区,有阅读书籍的规则。通过图片和文字,孩子们可以真正地进行自我保健[2]。
三、接纳特殊儿童并指导和改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呼吁“为所有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婴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最早阶段,此时儿童非常不成熟,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低下,自我意识仍在迅速发展,很容易不健康。不良因素如环境心理人格特质。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教育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一些将持续一生,老师对所有孩子的接纳必将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创建轻松的教育氛围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控制情绪,良好地观察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并且不能因短暂的不幸伤害孩子。第二,教师应致力于建立平等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宽容,肯定,鼓励和支持的方式为儿童提供足够的信心和支持。然后,教师应该努力创建一个开放的教室,营造一种自由而安全的活动氛围,使孩子们的思想活跃起来,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各种能力。
五、建立鼓励积极自信的激励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韦普詹姆斯讲到:“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让他人欣赏自己。”感恩本质上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动力的人只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当被激发时,他的能力是他的前动力的三到四倍。因此,学习和生活动机的存在非常重要。儿童的自我意识通常来自他人的自我评估。老师是对孩子很重要的其他人。对小孩子好的“社会公正”鼓励小孩子在老师面对他们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它,并以积极的视野,积极的态度,包容的精神与他们互动。
六、重视幼儿的才能,将管理转化为指导
才能是个人对事物的独特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才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精通观察,发现,培育和指导。孩子才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对每个孩子思想和爱好的理解。有些孩子有一些出彩的想法,但老师却没有给他们展示和玩耍的机会,对这种另类的想法冷嘲热讽极大地打击孩子的心灵。原因是老师的班级管理太严格,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对所谓的“另类幼儿”采取了错误的管理态度。有些幼儿总是以为自己在做不想在幼儿园做的事情,他们觉得幼儿园生活很无聊。作为幼儿引导者的教师必须积极采取纠正措施,以改变幼儿的不健康状况,做到因人施教。
七、结束语
管理幼儿园班级是一项艰巨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负责营造有利于以孩子为中心的孩子的自力更生发展的课堂氛围,接受孩子的行为,进行情感刺激,然后自由探索。教师鼓励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全面发展儿童。
参考文献:
[1] 田彩莹.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 000(012):P.303-303.
[2] 邱佳.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实践活动开展品格教育[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