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李娅
[导读]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独生子女变成非独生子女之后,
        李娅
        合肥幼教集团实验幼儿园 安徽省 合肥230000
        摘要: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独生子女变成非独生子女之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为了解决二孩家庭中长子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父母和孩子需要进行正确的沟通,同时教师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长子女摆脱心理困境,促进长子女健康成长。
        关键词:长子女;安全感;家园共育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宣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即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对于“二孩”的到来,长子女的心理会发生尤为突出的变化。本文将从幼儿园日常观察的角度来追踪和分析独生子女变成非独生子女即长子女的心理案例,提出解决长子女心理问题的建议,促进幼儿园长子女健康成长。
        1.长子女心理问题案例
        案例1:博博在中班时,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可到了大班第一学期,博博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小朋友们都在班级安静地午睡时,博博却做出撕纸、画笔画墙等行为。老师发现后找她询问情况,可她矢口否认,说不是她做的,这让老师心中充满了疑惑。由于博博一直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因此老师并未多说什么,而是决定再多加观察弄清事情的真相。在随后的几天观察里,老师发现,博博有时会把头埋在被子里,不知道在做什么。直到有一天下午整理午睡室时,老师发现地上有很多的植物碎片,同时在整理博博的床铺时发现床上也有很多碎片,原来博博是躲在被子里撕扯植物。老师找来博博,可是博博说自己没有在床上做坏事,直到老师让博博自己整理床铺,看见床上的景象,她这才承认自己做了错事。当天,老师就和孩子们分享了关于说谎的绘本,让孩子们知道了孩子说谎的害处。老师把博博说谎的事情告诉了她的父母,希望家长在家也能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老师了解到,自从知道妈妈怀了小宝宝后,博博在家里就开始经常撒谎和调皮以引起别人对她的关注。
        案例2:泽泽是新转来的幼儿,他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做事很要强,比如他排队就一定要站第一个;泽泽有时会从家里带玩具和小朋友分享,但都是拿在自己的手上,别人是不可以碰的;午睡前,老师让小朋友们去上厕所,他不去导致午睡时尿裤子,泽泽妈赶过来想带他回家,他就会大喊:“妈妈不爱我!爸爸不爱我!”。通过老师和家长沟通之后才了解到,泽泽家里还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弟弟,泽泽在家时看到妈妈抱弟弟或者


项目基金:合肥市科研项目“二孩政策下幼儿园中长子女的心理调适研究”(项目编号:HJG19105);安徽省教育厅“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8sjjd065)。
亲弟弟,他就会伸手打弟弟,这时妈妈就会教训泽泽;当两个人争抢玩具时,妈妈总是要求哥哥把玩具让给弟弟玩。泽泽妈妈在了解泽泽在幼儿园的表现后很是自责,就把弟弟送回老家给奶奶照顾,全身心地照顾泽泽。老师知道这件事以后,提醒泽泽妈妈这样的方式对哥哥弟弟都是一种伤害,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后泽泽妈妈又把泽泽弟弟接了回来,泽泽却在家中大闹,不让弟弟回来。
        通过以上两则案例,可以发现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对于家庭及幼儿园中的长子女的心理的确是有很大的影响。
        2.长子女心理敏感原因
    由于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生养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父母从怀上二胎开始到宝宝出生,对于长子女的关心和爱护肯定无法像独生子女那样无微不至,这样就很容易忽略了长子女的心理变化。父母对长子女的关注度有所降低,教育过程中也缺乏耐心,让长子女认为有了弟弟妹妹以后,爸爸妈妈就不再爱她了,使长子女心理产生了强烈的不满。长此以往,长子女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可能同时关注和满足两个孩子的所有需求,而幼小的二胎弟弟妹妹或多或少地会得到父母更多的爱护和包容,从而引发长子女嫉妒的情绪。长子女的嫉妒情绪反应会导致和弟弟妹妹相处的不融洽,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长子女在家里不再是家庭聚焦的人物,所以长子女在幼儿园中会通过各种行为以获得其他幼儿的关注及老师的关爱。
        3.培养长子女正常心态的策略
        3.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老师在和备孕二胎或已有两个孩子的家长交流时,需要提醒家长为孩子营造家庭安全感,尤其是第二个孩子出生后,要继续给第一个孩子安全感,不能因为有了二宝,就忽略对长子女的关注;如果大宝有合理需求,要及时给予回应,多跟孩子交流,经常回家抱抱、亲亲孩子,让长子女感受到即使有了二宝也不会影响爸爸妈妈爱自己。
        当长子女和弟弟妹妹之间发生矛盾时,只要未出现较严重的暴力行为,家长要先观察两个孩子的行为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如果两个孩子处于商量、解决的阶段,家长可以观望或引导孩子们自行解决矛盾;当两个孩子出现激烈的肢体冲突,家长应当先制止冲突行为,进一步帮助孩子剖析冲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性解决方案。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不偏不倚,就事论事的态度,从而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3.2教师的正确引导
长子女在幼儿园中,希望老师能多关注自己。此时,教师应多关心长子女,经常抱抱他们、和他们谈话聊天,了解长子女在家的情况,如果孩子做了帮助弟弟或者妹妹的事情,老师可以在班级里给予表扬。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说一说做哥哥或者姐姐的感觉,让孩子们意识到有弟弟妹妹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激起孩子们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此外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些关于爱的课程,例如:在语言课中,通过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有关于二孩家庭的绘本,让幼儿爱上有兄弟姐妹的感觉;在美工课中,可以通过绘画全家福建立起孩子们对家人的爱。
        3.3家园合作,共同努力伴成长
在《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家园合作中,家长和教师要及时沟通关于幼儿的各种情况,家长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在亲子活动中,可以邀请幼儿的弟弟妹妹一起参加游戏,让他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并慢慢接受弟弟妹妹的存在,增强作为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使幼儿和弟弟妹妹成为真正的小伙伴。此外幼儿园里可以投放一个关于二胎的问题信箱,及时解决家长的疑难问题。当幼儿父母对孩子存在教育不当或其他问题的,教师要做出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协调好家庭矛盾,让家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美满,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4.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注幼儿园中长子女的情绪变化和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家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1]周念丽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家庭第一个孩子面临的心理挑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