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杨洋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后,越来越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杨洋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留耕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宜宾  64422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后,越来越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不再是传统的紧逼小学生去进行语文的学习,而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建立起语文自信。下边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并非是在课堂上老师进行“一言堂”被动的灌输一些语文知识理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
        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一言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课堂由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变为以学生主老师为辅的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通过这种形式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革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然后经过仔细斟酌解决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1]。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文章的学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从中找出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最终学生之间进行讨论。阅读完之后有的学生提问:“小蝌蚪是先长出了那两条腿呢?”然后一个学生回答:“我知道,我知道他是先长出的后腿。”又有学生发出提问:“小蝌蚪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小青蛙的?”这时学生就会思考文中,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步骤,同学们道:“小蝌蚪是先长出了后腿,然后慢慢地长出了前腿最后尾巴慢慢地变短就变成了小青蛙。”通过充分体现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游戏化学习情景,充分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指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精力相当的充沛,只让他们去读书学习,反而抑制了他们的情绪高涨,让他们在读书时静不下心来,以此大大的降低了学习效率。

这时如若老师能在语文课堂上给小学生创设一个游戏化的学习情境,那这时的课堂氛围将会是最活跃的,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的同时也能够学到知识。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拍手歌》这一课中,其重点内容是小学生能够认识上边的字,所以面对这种有很多难字的课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拼音标注,让学生能够通顺地念出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它具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感,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开展一个小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与自己的同桌进行拍手歌唱:“你拍一我拍一,物世界很新奇,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云彩间…”学生之间相互击掌拍手有效地促进了同学友谊,在歌唱时能够记住每个字的拼音,以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游戏化学习环境中充分的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与玩相结合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事物接受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等,这也就成就了如今丰富多彩的社会。对于这种不同,每个人都应该给予尊重,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成绩[2]。老师绝对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某个学生产生歧视,对于个体差异尤为强烈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他更多的关照,引导他给自己建立自信心。因此,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去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策略,使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课本上贺知章的《咏柳》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朗读,把不会不会的字记下来,随后老师进行朗读,学生把不会的字进行拼音标注。这时可能有的学生拼音方面基本功不扎实,老师就可以给学生把拼音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再将其写到课本上,避免了一些学生由于不会写拼音而导致整首诗都不能通读下来的情况。随后老师让学生背诵这首古诗,对于背得快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进行古诗的赏析,对于背得慢的学生可以给他多留时间,这节课背不过可以下节课时背过,并在课下进行古诗的赏析为下节课做好准备。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帮助学生激发对语文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只有让他们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同时老师你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计划,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薛素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58.
        [2]于海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