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李惠丽
[导读] 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学科教学,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李惠丽
        百色市迎龙小学    5330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学科教学,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小学教师应把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教学之重。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去探索、去创新、去主动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 内容; 方式; 情感;
        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成分, 应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 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1. 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十分强调对规律、公式、定理等既定知识的掌握, 并通过大量的运用和练习予以强化, 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分析和感知, 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事实上, 在了解和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学生习得的是处于能力核心地位的一般性方法, 同时, 在此过程中, 学生感受到的是不断构建新知识体系的快乐。对学生来说, 这就是创造。要准确把握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需要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的内在体系, 还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要寻找到知识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的契合点。
        2. 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
        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是以深厚的知识基础为底蕴的。美国曾对113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调查, 发现这些人才大多数是以博取胜, 很少有仅仅精通一门的专才。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机地渗透一些其它学科知识, 或是借助于其它学科知识开展教学, 都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 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 可以发挥数学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数学”这一工具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
        1.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师除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外, 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早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事实证明, 多媒体手段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长处, 只要运用恰当, 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2. 积极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 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有多种形式, 如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做实验、相互讨论交流等, 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要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参与。以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小组学习为例, 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 事实上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成为新的“小组中被遗忘的角落”。因此,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组织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指导, 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三、数学情感的创新
        1.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 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一位教师上课前都要花上一段时间和借班的学生一起聊天、猜谜, 有的还指挥学生唱歌, 为学生表演民族舞, 等等。短短的十几分钟里, 师生就形成了某种默契, 结果, 绝大多数班级的学生上课时情绪饱满, 思维活跃, 发言积极。从中, 我们可以看到, 要适应创新教学的要求, 教师必须主动抛弃“师道尊严”的束缚。这样, 学生才会从束缚和紧张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焕发出其好奇的天性, 主动探索, 不断创新。
        2. 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 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这说明, 宽松和谐的氛围, 是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土壤, 一个过于紧张的课堂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 因为学生此时的第一选择不是思考问题, 而是遵守规则。相反, 如果能达到叶澜教授所希望的那样:“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活力”, 那一定会点燃师生双方的创造火花。因此, 数学教师要吸取其他学科教师善于表情达意的长处, 学会用情感的外衣去“包装”数学知识。在评价数学课的教学成效时, 既要重视从“教学环节的严密性, 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等数学学科固有角度进行评价, 也要重视从“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教学气氛的活跃度”等情感角度进行评价。

                总之,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基础,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关键, 教学情感的创新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做好教学创新工作, 就要创新数学课堂导入创新教材挖掘创新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整体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