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何洪胜
[导读] 数学教师需要依托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之下
        何洪胜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广东梅州,514700)
        摘要:数学教师需要依托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之下,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同时进行不断地完善,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持续性的增强。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来说,更像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不断地努力,进行有效地思考和理解,以此促使学生形成更多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大力地促进学生的未来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现如今,基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之下,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关注和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通过问题的创设和引导,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由此加强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将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基于问题情境课堂之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由此促使学生主动地和教师拉近距离,增加更多的交流机会。而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融入数学课堂氛围之中,教师需要将创设的数学学习空间朝着更为自由的方向发展,由此促使学生自主走进数学课堂,参与数学学习,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自主发展。
一、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情境的营造也可以分为几个具体的方法,第一,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画创设数学情境;第二,可以运用各种类型的音乐创设数学情境;第三,可以运用各种风格的语言创设数学情境;第四,可以通过小学生的表演创设数学情境;第五,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场景创设数学情境;第六,可以运用相关的实物创设数学情境。而利用情境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实际意义是为了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
二、目前教学现状
        现在的数学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极为单一的问题,究其根本,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传统,自身也没有创新意识,长时间不更新和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难以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将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很好地掌握,而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并且只是进行应付式的学习,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更不能真正地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策略
(一)、将问题情境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堂是一个集体性的学习过程,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需要建立更好的学习气氛。同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数学教师应用各种方式进行积极调动,其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来建立相适应的问题情境。

例如,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给小学生带来丰富的视觉、听觉享受,让小学生在色彩鲜艳的画面中和各种美妙的声音中感受不一样的数学问题情境,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因此,数学教师要用好它,让它显示出各种类型的问题情境,使得小学生可以乐在其中,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最后,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由此找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融合点,从而提出相应问题,让小学生可以借助生活常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1]。
(二)确认学生的主导地位
        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相互融合,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情境,促使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细心感受,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种丰富的教学语言,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给予学生不同的视听感受,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数学思维,达到思维能力提升的目的。与此同时,问题的出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巧妙的问题设计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关键。如,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提问,刺激学生主动分析相关问题,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角。并且将最贴合实际、最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载体来传递教学内容,以此来触碰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进而让学生进入到学习和思考的状态中,同时开展相应讨论,促使思维的相互碰撞。
(三)创造良好的氛围
        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数学中抽象、解释模糊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学会探究。经过相关实践证明,在探究中懂得发现,并能提出有针对性、价值性的数学问题,是一个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的直接表达,爱因斯坦也表示过:提出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还重要。例如:教师可以将创设情境与问题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探究,养成在数学方面的思考习惯。在以往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常常会在放学之前为学生布置练习题,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便于教师对学生们学习的监督,但也使得部分经常留堂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焦躁情绪,长此以往,不仅不会提升班级整体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审题能力方面的提升,还会使得学生们反向发展,降低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为此教师就要注重营造研究型教学氛围,在保证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热情[2]。
        结束语:
        数学教师要想良好地激发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兴趣和内动力,就需要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成长特点,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欲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保持问题的多样性,这样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题目。
        参考文献:
        [1]相生炬.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3):161-162.
        [2]曹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考试周刊,2021(23):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