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诗云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竹林小学
摘 要:问题是教师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核心,要提高数学教学成效和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需要教师基于问题驱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教师要重视设计高价值数学“问题串”,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主线,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达到数学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肝宝贝”,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大问题”或“问题串”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有了高质量、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基于问题驱动来开展数学教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成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问题来驱动来开展数学教学,并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数学学习。
一、精心设计高价值的数学问题
要基于问题驱动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设计出高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有趣的方式把问题呈现给学生,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学习兴趣,因此问题设计就成为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的基础。
(一)坚持科学原则设计数学问题。
要设计出高价值的数学问题,需要坚持科学的原则进行设计。首先要树立“学科意识”来设计问题,就是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出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方法,要包含所学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能体现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适合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其次要树立“学情意识”来设计问题,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思维能力本来设计难度适合的问题;再次要树立“目标意识”来设计问题,就是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要注重把本课内容与本章内容相联系,能形成知识网络,这样设计的数学问题才能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重视设计“大问题”或“问题串”。
要设计出高价值数学问题,需要教师注重设计系列化、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大问题”或“问题串”,避免设计碎片化的孤立问题。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可利用国外疫情数据变化为学生制作已经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然后再设计“问题串”(见图1)。通过对该“问题串”的学习,能让学生建立起“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
二、运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发挥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需要教师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把问题探究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才能发挥问题对数学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来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引出本课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分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有深入的认识,可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教学,列举生活中有关等腰三角形的物品或建筑图片(如图2所示),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引出为什么学习等腰三角形的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引出简便计算的问题。
(二)引导观察,自主探究。
从教学情境中引出问题后,首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提出自己的初步猜想,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时给予启发或点拨。例如,在认识“等腰三角形”教学时,可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有几部分构成?(3)请说出等腰三角形特殊在什么地方?然后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并动手画图或折叠图形,使学生提出自己的初步猜想。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在学生进行了初步自主探究之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通过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就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促进学生学习更加深入。
(四)问题反馈,总结讲评。
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后,各小组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存在的疑问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同时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讲评。通过以问题为驱动来进行学习,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促进教学向深度学习发展。
三、重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在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于问题驱动开展数学教学,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既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角色。要注重发挥引导、启发和组织者的角色,问题探究要以学生为主,在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点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要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灵魂,它不但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解决,而且对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问题驱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抓住数学教学的关键与核心,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向深度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设计高价值的数学问题,特别是要设计系列化的“大问题”或“问题串”,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重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玲.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9,026(027):355.
[2]邓翠荣.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9(4):84.
[3]张海英.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