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潮下学生从物理学进行创新创业可行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杨晶
[导读] 科技大潮是最近几年国家致力于经济转型
        杨晶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250109
摘要:科技大潮是最近几年国家致力于经济转型,推动社会发展下的一个趋势,加上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多高校都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的样的联系呢?应该怎么联系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二者之间应该用物理学进行过渡和衔接。那么这样的构想可行性是值得商榷的,毕竟笔者学历有限,能力有限,所以,本文中就该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科技大潮 创新创业 物理学 可行性分析
引言
        物理学角度出发去促进学生适应科技大潮的创新创业是基于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学思想两个方面,物理是博大精深的,笔者水平有限,目前只能从这两个方面探讨。
一、科技大潮给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冲击
        科技大潮给予高校毕业生的冲击主要集中于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以及课外知识的掌握。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学校期间都是浑浑噩噩的读过,除了游戏就是上网,对于专业课都是擦边过。素质要求就是心理素质、情感素质等等,心理素质无非能不能接受得了压力,能不能承受挫折,但是情感素质就要复杂的多了,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对于情感的控制,以及对于工作的情感。科技大潮主要是科技发展潮流下,各个行业都为了适应科技潮流进行一些变革。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引入一些新的人才,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以前的科技进步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人才的引进和更新都是很缓慢的,虽然在这样的科技大潮下对于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看上去是个挑战,是个门槛,但是实际上也是给予大学生很多商机,因为一定意义上摆脱了过去了传统商业的束缚,使创业者有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所以,这种冲击是双面性的,不仅仅是就业压力,同样的也是创业商机,二者之间是并存的。
二.如何从物理学角度出发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2.1 从物理学知识出发
        物理学知识涉及自然界各个角落,比如工业制造,通讯,电子等等,所以说,站在物理学知识的角度进行创新创业,有利于学生多项选择,因为物理涉及到生活太多方面,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可以进行创新创业。比如:从事通讯行业,即可以开发通话软件,最近几年虚拟的通话软件在市场上盛行,主要因为话费便宜,操作方便。

也许读者认为从事这个行业太多,没有创业的空间了,但是纵观这几年的通过软件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因为通话质量不稳定,让有些客户在选择上犹豫,所以,高校学生完全可以运用物理学知识,增强信号交流,保证通话的稳定性,以此留住客户,不仅如此,就通讯而言,小米企业已经推出虚拟卡[],即卡是绑定手机的,虽然目前没有通话功能,但是可以解决上网功能,弥补了上网卡丢失后挂失的麻烦。这些都是物理学知识领悟的创新创业。此外,咱们再从汽车领域出发探讨物理学创业,中学阶段就已经涉及,汽车汽油的燃烧效率都是在30%左右,即使是德国和日本的汽车也无法达到50%的利用率,这就是意味着很多汽油都是白白消耗的,这方面有发动机自身的原因,也有汽油自身的原因,发动机的不断改良也无法突破50%利用率,但是我们可以从汽油角度进行思考,比如研究催化剂,或者新能源,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既环保也经济。
2.2 从物理学思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物理学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其实就是反过去推导,什么是反过去推导?其实就是根据目前的现状进行逆推理。比如:电商购物的盛行,不仅仅是因为电子网络的发达,主要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强度大,很多人懒得去商场购物,力求简单快捷,省时省力。所以,逆推理得出的结论就可以再运用到其他领域,比如外卖行业的盛行,就是发现这样一个潜在的事实,进行创业,开拓市场。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道路拥堵是常见问题,出门在外很不方面,共享单车就着力于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归结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逆向思维发现问题。所以,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完全可以着力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思考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习题的方式去进行培养和考查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能力。
        物理学中举一反三的思维就是通过一件事物迁移到另一个事物上,运用的理论基础都是一样的。比如,以电商企业为例,阿里集团的成功之后,很多企业都相仿,比如:亚马逊,京东,唯品会,聚美等等电商平台。虽然上述的和阿里之间的电商模式是不同的,但是,其都是建立在阿里的成功经验上。都是以举一反三的形成出现在经济市场上,即使很多企业抨击阿里,试图超过阿里,但是阿里是中国电商鼻祖是不可否认的。即使高校毕业生出去进行创业之后,不能开拓一个新的领域,但是最起码 可以在一个已知领域有一番思考,有一番作为。
结语
        科技大潮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个急切解决和完善的课题,它关系到一千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的经济转型问题,运用物理学理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笔者上文的探究中,笔者初步认为是可行的,但是,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毕竟能力有限,这样的构思是否经得起考验,是否经得起时代的挑选,我也无法具体回答,但是我深知自己身负的责任和义务,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为大学生就业,为学生创业,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彬. 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 职教论坛,2015,(17):34-37.
[2]王秀红.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 职教通讯,2015,(11):18-21.
[3]应金萍,应晓红. 高职学生工作对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职教论坛,2013,(13):78-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