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 张学伟
[导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把小学数学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生活中
        张学伟
        济南市长清区平安新李小学    250306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把小学数学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将重点分析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而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方法
         
         小学生思维具有极强的跳跃性,这段时间是小学生成长与思维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时间。对此,教师需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学数学探究活动,能够自主思考与分析,实现独立探究意识培养的目标。发挥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与优势,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创建教学情境、采取实践教学等方式,高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1 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注重探究环境的营造、设置数学探究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与实践,有助于强化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将探究性教学方法渗透到数学学习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本班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与数学知识体系构建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教学计划,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策略
         2.1 多元化实践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常见的实践活动。利用合作交流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并与想法相同的人达成一种合作关系,从而在相互帮助的情况下共同探索和探究。经过合作交流,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互动实现共赢。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互动交流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以“分数”的教学为例,在初步讲解基本概念以后,教师可以设置练习题,让学生把一个圆形的纸片折叠出四个扇形,且四个扇形的面积均等于圆形面积的四分之一?那么四分之一圆形的面积是多少?利用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操作,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利用这种独立探究的数学活动,结合小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内容,使其思维模式更加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
         2.2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生思维具有极强的跳跃性,对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手段的优化与创新,培养学生对数学探究的积极性。多媒体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它能够展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形象地图片或者视频展示抽象的数学理论。,以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教学视频,桌子上有5个苹果,小明又拿来了8个。

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考后回答有13个,利用视频的方式,可以促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让教学内容简单明了的展示给学生,同时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构建成一个形象化的场景。
         2.3 形成独立思考教学内容的能力,强化独立探究思想
         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是学生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每个学生的认识、学习能力等都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出合理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与整体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所制定的目标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学习能力。主要指的是应该如何完成计划,应该如何分配学习时间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形成自主探究意思,并完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转变为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架构,需要引导学生提前浏览下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课堂互动中分享自己在预习中的感悟,提出自己困惑的知识点,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探究,从而灵活应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释和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4 利用数学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意识
         探究性学习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常见的生活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完成教学任务。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题目,一只羊被拴在了一个木桩上,它围着木桩把周边的草吃完了。在学生被动画吸引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动画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学生a回答,羊吃草的整个面积是一个圆形,学生b回答圆的半径是一样的。教师提问,这个圆圈一圈长度是多少?羊的活动范围有多大?利用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并在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
         2.5利用矛盾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情境可以帮助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但是没有涉及课程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对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思考方向,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数学阴暗问题,这是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的因素之一。学生认知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是学生自主探究行为产生的驱动力。以“长方体表面积”课程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粉笔盒,让学生思考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需要探究的物体,再让学生想象粉笔盒的表面积如何算出来?学生A回答是,底面积乘以高,学生A回答:长*宽*高。下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粉笔盒的表面积与其面积之间存在什么关联?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提出各种自己的看法,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主探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要利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探究未知与疑问的机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强化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菁华.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与学[J].考试周刊,2021(20):59-60.
[2]赵丽坤.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4.
[3]于小敏.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