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张思强
[导读]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力军
         张恩强
         湖北省黄石市河口中心学校      4351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的时期。因此,探索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非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师改变传统灌输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现状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度不高,不能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在我国教育领域已有多年的应用历史,但部分教师依然对它不甚理解。在应用过程中,不能为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不能在小组内部形成分工,进行充分讨论;甚至有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回答问题,因此将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讨论回答,引起学生的疲态,不能有效参与。
        (2)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不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合作中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说小组讨论时聊天说话,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习劲头足、学习习惯好的同学的主场,发言和总结只是优秀学生的专利,其他学生扮演着倾听的角色,因此,尽管外表繁华,实则不能带来多大的效果,学生并不能掌握合作学习的能力,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单一,随意性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基本采取的都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这种单一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做出简单解答,解题方式单一,缺乏思考。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参与发言,更多的是在做自己的事,随意性强。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教师要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转变应用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太过浅显,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因此教师应当更新自己的认知,主动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借鉴优秀的应用模式,应当以小组为单位考量学习效果,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优异不能代表团队的成功,从而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时,教师如果采用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仅按照教材内容教授,不采用新颖的方式,学生的接受度会逐渐降低,可能很难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主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并对以往浅显的应用方式进行转变,借鉴优秀的应用方式,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利用人民币教具,先让同学们对人民币有个初步认识,然后分组进行情境式练习讨论,让小组内自主决定采用什么方式练习,怎样分工合作,经过练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考察小组合作学习实效,通过整体合作学习检查,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小组内各个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能量,也让课堂变得有趣,教师教学也可以事半功倍。


        (2)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分组,如何分组才能使效果最大化是教师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例如,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效果,只有学生之间性格互补,学习效果互相激励,才能达到组间合作,共同进步的效果,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提升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当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教师就让前后桌六位学生成为一组,但是这种分组方式简单但存在弊端,因为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一般为前边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后边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分组方式就导致小组之间难以促进提高,可能学习成绩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些,但差生小组就差强人意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分组,例如,在教授认识厘米、分米、米时,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起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分组时,可以在每个小组内安排学习成绩存在层次,性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同学,让他们之间性格互补,成绩互补,这样才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理解能力弱的学生,他们在课下也可以进行讨论学习,结对帮扶,既可以提高成绩,又可以弥补性格缺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重点是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应当对自己要提出的问题精心设计,因为简单的问题不必要进行讨论,困难的问题又不利于学生讨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在对教学知识深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紧靠教学重难点提出难度适中且具有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充分交流,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提高。
         (4)总结讨论结果,表扬学生优秀表现。没有总结的讨论不是成功的讨论,因此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之后,应当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总结展示,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问问同学觉得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一样大,然后让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合作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证明底和高与面积的关系,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讨论学习,努力验证。结束之后,教师应当让学生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如验证方式,验证结果等,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结果进行拓展讲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也要对讨论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帮助学生继续努力,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鉴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固有优势,使得它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式,一线数学教师要学会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内在价值。也由于各地教学因人而异,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效果和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锻炼数学思维,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地生根,为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长义,董惠英.让“合作”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浅谈数学课上合作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20(13):139-140
        [2]许有伟.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16):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