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建
重庆市北碚区滩子口小学,重庆 北碚 400712
摘要: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逻辑思维较强的数学学科时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氛围,其次要有独立思考的兴趣,再次要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当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后,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就会提高,且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多元化,这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
引言:
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差主要是由三方面引起的,首先是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在学习中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性;其次是教师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影响,在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锻炼;再次是小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差,他们活泼好动、爱玩儿,缺乏独立思考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当前教学模式的不足等来创新教学方法。
一、构建民主学习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比较缺乏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他们适应、融入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一般是在习惯、思维等方面去模仿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经常将教师作为榜样,教师的言行以及思维逻辑对小学生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角,他们滔滔不绝的将知识灌输给小学生,而没有给予小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样小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就会按照教师的逻辑进行,因此导致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此,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理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构建民主的学习氛围,以促使小学生可以独立思考。
其一,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节,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后,可以提问”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小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指引的方向而发展,就会主动的观察两种图形,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这一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再对小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和完善。问题导学的方法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促使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其二,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题型来锻炼小学生发散思维,每个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不完全相同,而教师需尊重小学生个性的发挥,给予其独立的空间,一题多解题型就可以满足小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1]。
比如“3的乘法口诀”一节,教师给出一个题目:3+3+3+3+3=?然后,让小学生回答这道题目有几种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回答(3+3)+(3+3+3),有的学生回答(3+3+3)+(3+3),还有的学生回答3×5等等。一题多解题型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进行常规思维的同时,积极的探索新思维,以促进他们的独立思考。
二、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数学知识逻辑思维性强,小学生学习的时候常常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这使很多小学生失去了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导致他们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也一味的效仿教师的思维逻辑。对此,教师需要迎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的元素,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开心的氛围,一方面可以激发小学生思考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数学内容[2]。其一,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科技,比如多媒体或者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这些科技手段对知识的呈现非常生动、形象,可以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比如“5以内数的加法”一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营造一个故事情境:猫妈妈给小花猫买了2条鱼,猫爸爸给小花猫买了3条鱼,请问小花猫现在共有多少条鱼呀?这样的故事情境加上多媒体的生动展示,可以使小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活跃思维,以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其二,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来开展教学,比如“轴对称”一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现象”,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促使他们挖掘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
三、引导自主学习方法,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况需要通过实际学习来落实和检验,但是,有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导致了思维与实际学习难以匹配,不能相互促进。因此,教师不能完全的放纵小学生独立思考,需要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和方式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习内容契合教学主题,使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3]。其一,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来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比如“圆柱和圆锥”一节,教师在微课中设计导学方案,明确重点、难点,布置相应的自学作业,让小学生先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小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的过程,就会促使他们独立思考,也帮助他们了解了哪些知识可以掌握,哪些知识需要在课堂上重点关注,使小学生逐步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其二,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任务后,让每组的小学生互相讨论、分享,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合作过程中,每个小学生既是独立的个体,又属于小组整体的一部分,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他们了解自身与团队的价值,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小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这对于小学生个性的发挥及其独立性的加强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促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在数学学习中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陈光兰.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J]. 中外交流, 2016, 000(016):242-243.
[2]郭桂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11):200.
[3]杨星. 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分析[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