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永良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把数学知识快速地传入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数学对技术、社会、科学等的发展都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因为数字化的经济、信息处理、大量数据的分析、实验、观察等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所以数学也就同时具备了技术与科学的双重身份,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数学的实质性。基于此,对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原则与方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引言
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该学科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相对较大,若仍只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就容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课堂中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间,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推广和使用,并逐渐获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支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逐渐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更需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最大收益,促使中学数学教学水平得到稳步提升。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尚未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仍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粉笔和黑板为“主战场”开展教学,且教学过程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另外,传统的以板书为主要授课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负担也比较重,教师不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板书,同时还需要做好讲解和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充分理解课堂内容,同时学生还需要及时记录板书,不可避免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记录笔记,这也就使得课堂时间变得异常紧凑,不利于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将初中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升。
二、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进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特定教学情境中讲解相关知识。例如,在随机事件与概率相关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播放彩票开奖视频,并以这一生活现象为切入点进行概率相关知识讲解上的切入。实际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模拟彩票购买环境与学生一同模拟选好并预测、计算中将概率。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数学教学可以更为贴合生活实际,且学生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应用。教学经验表明,特定情境下进行学科知识讲解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与学习欲望的有效培养,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成为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的基本选择。在仿真度相关较高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进行其它层面的教学创新也能更为轻松和简单。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化
初中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直观性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常常会无所适从,失去学习兴趣。
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将数学中相对抽象的语言及叙述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展示出来,使数学概念及规律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出来,使学生由直观认知深入知识的更深层次。例如,“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在黑板上画图、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数学图形静态化,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如用几何画板在屏幕上展示两个三角形,并且做重合操作,并不断变换三角形的形状,学生看到不断变换的三角形,了解了其全等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学生通过观察一目了然,减少了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操作,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关判定定理。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教学省时省力,学生理解快速,促进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信息技术的直观展示,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使传统的静态化教学转变为动态化教学。教学时,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而不能因多媒体的过度使用而减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时间。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较大范围的使用,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应用的时间尚短,其具体应用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予以充分的重视,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升自身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把握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方法,为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包括老师间的资源共享和师生间的资源共享等,通过对优秀教学方式、优秀教学方案的共享,让教师间相互学习优秀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案发送至班级微信群、QQ群,或者和学生以面对面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活动,实现师生间的资源共享。
(四)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初中数学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原则主要有三个:一是优势互补原则。初中的数学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知识,但现代信息技术却可以把数学知识展现得更加生动,因此应该要让数学教师和信息技术进行互补,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师一定不能对现代信息技术产生抵触心理;二是理解性原则。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若是只依靠教师的讲解,那么就一定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该要以让学生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且记忆深刻为目的,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候要抛弃那些虚有其表的内容,要更加重视课程的启发性和直观性;三是参与性原则。在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可以进行提问、师生互动等。
结束语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扩充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积极开拓当代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之旭.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0(01):134.
[2]林幼霞.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初中数学活力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86.
[3]顾红星.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37-38.
[4]马名伟.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亚太教育,2019(12):85.
[5]屈殿颖.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