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泽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高等教育正在积极全面落实创新创业课程,从师资队伍、课程结构以及学生认知多个角度,探索如何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形势下,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整体教育体系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全面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并以此为突破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毕业就业能力。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 路径研究
近些年,由于高等院校不断扩大自身的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体育教育专业行业的专业性较强,就业的选择空间范围窄,造成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为了更好的破解这一难题,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体现出了政府部门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意在破解这一问题,推动国家人才全面发展。
1.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背景
双创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而提出的,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活跃因子。美国提出要将创新融入创业中,形成“创客文化”;欧盟提出加大研发与创新投入,提出“地平线 2020”计划 ;日本和韩国积极主动大力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驱动、迫使双创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国家发展的方向标。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高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要密切联系学生发展、关注教育前沿问题。体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发展为契机、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核心、变革教学方法、多学科交叉知识建构。
2.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意义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有利于达成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发展的规划。从能力层面上而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创业风险的防御。创新创业教育走入体育专业课堂中,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体育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习,避免以往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从素质层面上言,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能提高学生素质,确保学生能面对创业挫折,提高身心素养和心理调整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开展出创新创业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如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能向学生传递体育运动的其他功能,实现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挥体育运动的减压能力,提升学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3.1加强创新创业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高校体育需要选拔专业具有创业教育背景知识和实战经验的教师。
通过引进和培养双结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创业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多渠道全方面促进教师快速发展,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创业知识水平和创业能力。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3.2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体育人才。首先,体育专业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其次,加强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中,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最后,重视实践教学,深化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和平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3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体育专业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通过体育院校与高校协同,推动专业共建、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通过体育院校与政府、企业协同,促进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经济。通过体育院校与国际教育机构协同,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我国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大学生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实训实践育人基地或平台,
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4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体育院校担负着实现体育强国梦,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体育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和创业实训活动,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推进教学、科研、实训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4.结束语
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和能力,拓宽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是体育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实现体育院校全面发展培养应用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是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东明,刘姬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0-33.
[2]刘振忠,周静.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实践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32):58-59.
[3]张永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