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叶元祥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也越加重视地理学科。
        叶元祥
        四川省邻水中学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也越加重视地理学科。当前,高考评价体系重视“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强调对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等都关注地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那么,高中教师和学校应改变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想办法促进课堂趣味性与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在学习地理中和积极性与参与性,加强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的培养。本文将结合中学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行有效的策略探究,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加强学科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高中地理算是在初中地理基础上的加深,星辰运作、山川面貌、地表形态的变迁、人口、城市发展等自然与人文环境,都是地理学科重点研究的对象。地理的学习贯穿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了解更加有趣的地理风貌,更能够掌握许多地理知识与自然文化。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演变的地理规律,解答我们在平时生活遇到的各种关于自然与人文方面的疑难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化的场景设计教学方式,将地理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入生活情境中,从生活中发现自然的奥妙,增加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启蒙,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满足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与学科成绩。
        那么,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强生活化教学的教学实践呢?
        一、以生活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地理和日常生活有紧密的关系,其地理自身的知识便涵盖人类生活的地球以及身边的自然环境及所在事物。能够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进行有效地理知识教学,让学生发自内心更加容易接受地理这门学科,并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思考与研究。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将生活案例融入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高中阶段讲解‘中国气候’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数都知道中国气候有多样性,单纯地说每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学生是并不能进行良好记忆与理解。因此,教师可利用学校所在地为切入点,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进行气候类型成因以及气候特征的分析,再找同气候类型区内的另一个典型城市气候资料进行对比,理解同气候类型下的特征差异,进而加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理解。如:中国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让学生通过用气候的方式来判定其自身特点,通过思考然后进行经纬度的确认,相同的区域是否有同样的气候类型,在同样的气候类型下是否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以及教师正确的引导,结合生活实际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大大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更深刻地了解。
        二、将生活化内容引入教学设计
        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地理知识。在学习地理教材‘地球运动’一课过程中。地球运动存在自转与公转的现象,如果教师单纯地利用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学生肯定不能良好地理解其内在含义。

首先,高中阶段学生对地理知识并没有深刻的记忆,自转和公转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并不知晓。其次,高中生更不知道公转和自转会带来怎样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采用生活化的问题带入教学是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首先,在生活的地方会有四季的变化,而每一个季节的气候与温度状态都是不同的,而产生每个季度季节的原因就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地球只有在公转不停地变换位置才能让人类感受到四季的更替。再如,学生每天起床大约是六点至七点,然而冬季和夏季的时间天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在冬季可能天还没有大亮便已经到起床的时间,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引起昼夜更替,从而达到夏季和冬季同一时间段不同的天色问题。通过以上的举例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其内在含义,并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地理知识。
        三、创设生活化情景
        在高中阶段,不管哪一学科能够让学生真实的体验,感受到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可以更加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地理能够更加轻松容易的融合到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化的课堂,可以更加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应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有效途径,而进行教育教学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立足于教材,结合生活实践对学生展开有效活动。在学习‘工业区分布’一课中。很多学生都知道生活的地方都远离工业区,然而为什么会这样做却不得而知。因此,学校可利用校园附近的工业区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探究。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工业园区中参观,真正的亲身体验到工业区和生活区有何不同和其自身特点,了解到工业区应该建筑在什么地区,必须符合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真正的建设工业区。又如:地理教师在讲解与农业相关的知识点过程中,可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去采摘园进行实验考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与当地管理者的交流并做好日志。在课堂中根据教师以及自身调查的结果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促进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当地校园不能有效的带学生进行参观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总之,地理教学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自身资源,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实践操作,都能够将生活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渗透进地理学习中。
        现实生活蕴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在平时,多关注生活,多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例如:我们校园里的树木根部在秋冬季节的刷白这一事实,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进而加强学生去理解不同颜色反射率的差异,以及表面的刷白还可以起到减小昼夜温差、防冻害、美观等作用;又如在发生明显霜冻的早上,学生发现校园里树下的车子表面没有遭受霜冻,而空地上的去较为严重,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树木能在晚上抑制地面辐射能量的散失,减小昼夜温差的作用,也能通过这个案例去反推霜冻形成的原理,加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形成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现实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培养中提高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使之地理素养得以提升。
        地理教学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是转变传统地理教学方式很有效的手段,在地理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情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同时给予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机会。在布置生活化的地理作业中,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自己发现地理问题,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也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将教材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从而展开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王鹏,曾振华.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老教材生活化对比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2):72-74+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