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孙正发
[导读] 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孙正发
        旺苍县嘉川镇尚武小学校         
       【摘要】
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思想中,教师和学校更多的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只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但是教学过程大都较为枯燥乏味且单一,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之中,教学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身体和思想正处于过度阶段,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有效性,就会导致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教学的有效性,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言】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学生通过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过程的回顾和研究,;同时历史也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体会到历史上曾发生的很多事件,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优秀的文化思想,丰富自己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成长的过度阶段,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合作的意义,协同合作探究历史知识的海洋,学生才能更愿意了解和学习历史,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以及综合素养。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原因
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因素,是受到很多方面所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关注学生卷面成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短时间灌输更多的知识,使得教学过程单一枯燥。教师成为了学习中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位置,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难以与教师产生共鸣,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很多教材内容知识较为单一,只有单纯的历史内容,没有前后的内容衔接,使得学生记忆知识点较为困难,对历史学习产生的抗拒的心理,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讲教材的内容,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转变,学生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难以提高对历史的学习记忆的能力,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之后学习道路的发展。
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1、营造民主型的课堂气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指导,想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转变自身的观念,从传统应试教育中,将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转变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位置。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形式,才能让学生得到认同感,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愿意跟随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学习知识,才能真正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树立平等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明清时期》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民主的讨论形式,来和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大家都了解这段历史的那些故事吗?”或者“同学们看过哪些和明清时期有关的电视剧吗?”用这样的平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民主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踊跃参与,等学生说完后,教师再进行内容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原来理解有错误的知识,也能记得更牢。通过民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体会历史的有趣性,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2、丰富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模式
为了持久保持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增加对于多媒体的利用,使得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拓展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而是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满,帮助学生可以对于历史知识有着更全面的掌握。
例如,在讲解关于皇帝和炎帝的内容时,虽然很多都是古人的一种夸张、放大的手法,但在历史研究上都发现有着相关事实为依据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或者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的知识内容,如考古资料、视频等,丰富学生们的视听感受,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内容。
3、塑造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都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却羞于启齿,才导致和班级进度逐渐拉大。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特点,可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同时用情感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的教师的关心、真诚,放下学生的戒备心理。同时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例如在讲述三国时期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动员学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感悟历史人物,更好的对三国时期的知识进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是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一堂课上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的灵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时期、新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自主性,以及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放松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有有效性的关注,才能真正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喜爱历史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锡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67.         
[2]叶敬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2):8-9.
[3]李银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宁夏教育,2019(06):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