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省海口市)
摘要: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始终是影响汉语和英语在逻辑思维、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差别的一项重要因素。随着全球化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沟通是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外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桥梁,而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探讨特定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特殊文体,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古诗词以及成语所需要使用的翻译策略,为译者能够翻译出目的语使用者喜闻乐见,符合目的语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的译文提供借鉴。
本文通过对汉译英政府工作报告、使用“月亮”为意象的中国古诗词以及与“龙”相关的成语进行举例和对比分析发现,在中式曲线思维和西式直线思维影响下对以上题材进行翻译,使用意译翻译策略更加能够恰当和准确地表达源语言作品的总体内涵和精神。中文政府报告中的习惯用词是精辟简练的,习惯于把大量词语思想极度提炼和浓缩,并且高度概括成精简的词语,而英文讲求用词生动具体、变化多样;汉语古诗词中的月亮往往是诗人寄托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恒与惜时等情怀的意象;中国龙与西方龙在外形、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要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大地减少这些语言和用词的差异所带来的文化鸿沟,就应该抓住译文的想要传达的精神和内涵,而非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关键词:英语翻译;中西文化差异;影响
一、从中国思维和西方思维的转换看意译策略的应用
(一)运用意译策略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的实例
政治论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经常用于正式和严肃的场合,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政治论文,旨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年的工作做出规划和展望。它的英文翻译是世界了解中国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的一个窗口。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优秀的翻译家为中国政论文的翻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新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方梦之首次将政论翻译作为一个特殊的方向,并将其纳入实用翻译(朱毅英,2010(10):90)。
受线性思维模式的影响,英国人通常在语言表达上有更丰富的词汇。相比中文,英文快递更丰富多样。作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灵活用词,译者应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词语和短语来准确生动地表达相同的意思。许多学者发现,英语翻译中应该避免过多的重复,因为这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出现了四十五次。“加速”出现了两次,一共47次。如果把它们都直译成“加速”,那在英语中就太单调了,也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在下面的经典例句中,译者不仅仅是将同一个单词逐字翻译几次,而是使用意译策略来表达”加快“用不同的英语单词和短语表示”速度加快"。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We should...speed up efforts to conserve ecosystems and the environment.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We will move faster to upgrade structure of industry.
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The penetration of the internet into all industries picked up pace.
政务公开加快推进Efforts were accelerated to increase government transparency.
英文翻译“民生”,译者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词是“生活水平”,但为了避免词语的单调,译者也会用“人民的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福祉”、“公共福利”、“公共服务”、“我们人民的生活”等同义词来代替“生活水平”。这些解释不同但语义相似的英语单词和短语使翻译不再乏味。
以下是更多的例子: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boost effect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pursuing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redouble our efforts to upgrade China from a manufacturer of quantity to one of quality.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We will work harder to modernize agriculture.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措辞上是谨慎和保守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通常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或句子,会被浓缩、简化成一个简洁准确的词,反复使用。为了符合英语使用者的习惯,译者应该使用多样化的措辞,使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意译,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汉语诗歌中“月亮”意象的意译举例
月亮是中国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古诗中,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尤其是诗人,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感觉。他们对月亮的崇拜和喜爱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月亮情结。中国人看到月亮,会触发心弦,影响感情,引起遐想。古诗中月亮所代表的情怀和主题主要有:离别和相思;故乡与乡愁;恒常和珍惜时间和美丽的象征。可以说,月亮已经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没有一个民族在对月亮的喜好上可以和中国人相比。“留白”艺术手法从汉语到英语的转换
据学者统计,李白写的诗有1059首,其中314首是指“月”,占很大比例。“月亮”的形象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她的寓意非常丰富。美、自由、纯洁、美、永恒、苍凉、悲苦、离别等不同内涵,形成不同的审美心境,衬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中国文艺的特点是以意象为基础的。
中国古诗词和山水画是一脉相承的,往往运用“留白”的手法来获得深远的艺术审美意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美学大师伊泽尔曾经说过:“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洞性使读者找到了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了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瓦宁尔1975: 236)。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译者应把握原诗的“空白”,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来传达原诗中的意象,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如果译者忽视了对全诗的把握,按照原诗逐字翻译意象,诗中的“空白”就会变成死亡,剥夺读者想象的空间。总之,中国诗人在描写“月”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在说月本身,而是逐景抒情。通过直译”月亮“进入月球可能会引起歧义,因为不了解中国诗歌背景的英语使用者习惯于直接表达他们的想法。为了更好的接近英语用户的表达习惯。
(三)汉语成语中“龙”意象的意译举例
在比较中西文表达成语的词语时,作者发现许多汉语成语中含有一些动物或十二生肖,例如,往往含有“龙”的成语,通常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视觉,而英语表达相同含义的成语,不含任何与“动物”有关的名词,但大多数是用能够直观形象地表达含义的形容词来表达的。这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其实就是中国人的弯曲思维和英国人的线性思维在用词上的体现。中国人习惯用弯曲思维来表达成语。在他们看来,在成语中使用一些动物和十二生肖的形象可以更生动具体地表达成语的含义。例如,龙和虎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生动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在描述一个人的动态和精力充沛的状态时,有一个成语在汉语中叫做“生龙活虎”,而这个成语对应的英文版是“朝气蓬勃,热情高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当汉语和英语表达相同含义的习语时,汉语倾向于将动物的形象与要表达的特征联系起来,建立曲线联系,机智巧妙地表达它们,而英语由于其线性思维模式,更喜欢用直接而具体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
二、结语
通过对中西政府工作报告、带有“月亮”意象的中国古诗和与“龙”相关的成语的分析,发现在汉语弯曲思维和英语线性思维的影响下,这些文本可以用意译策略进行更恰当、更准确的翻译,以表达原文的整体内涵和精神。通过举例说明多同义词替换汉语重复词、汉语重叠成语的省略翻译技巧和以意群为单位的翻译原则,作者得出结论:中国政府报告中使用的词语简洁、单一,用来对大量的词语和思想进行极其精炼和浓缩,而英语中使用的词语生动、具体、多样,上述翻译技巧对译者处理类似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具体文本具有借鉴意义。通过举例说明两个积极的翻译版本静夜思”作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月亮”意象代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并建议译者采用意译策略来处理这类文本,以捕捉意象中包含的情感、感受和思想。考虑到“龙”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巨大差异,作者通过对与“龙”相关的汉语成语的意译和直译的对比论证,认为意译策略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
[1] 韩刚. 韩刚B2A“译点通”:90天攻克CATTI三级笔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 李红霞. 目的论视域下的政论文英译策略研究[J]. 外国语文,2010(5): 85-88.
[3] 罗廷凤.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5): 121
[4] 马志媛. “信达雅”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J]. 延安大学学报,2012(6): 121-1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