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娟娟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322206
摘要:素质教育时代,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持续开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等都被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比如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小学音乐教学变的更具趣味性、灵活性,因此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教”在前而“学”在后,唯有教师“教”好,学生才能“学”好,特别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俗语有云“教无常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跟随时代发展形势,不断探索更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在信息技术时代,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其进行探索也就变的极为必要,这也是本次研究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教师获取更多新奇、有趣的教学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恰当的编排处理,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教师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或者是以声、光、影等元素多感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专注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当中,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新课改的持续开展,为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成这些要求,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就变的极为重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在音乐知识的呈现方面更加方便、快速,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扩充课堂容量,这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极为有益的。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借助网络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互联网可以说是信息技术时代最伟大的发明,网络上充斥着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资源,教师对这些音乐教学资源进行恰当的整合与优化之后,可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以此来达到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等方面的目的,这些都有助于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当然,网络上的音乐教学资源固然数不胜数,但是质量却是良莠不齐,而且资源的适配性也无法保证。因此教师在搜集教学资源时,应当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点、认知接受能力等,同时还要对资源质量、适配性予以考量,为了提升其质量和适配性,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对搜集到的教学资源予以适当的处理,这样才能确保这些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进而确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到音乐学习氛围中,以及教师能否快速的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当中。对于专注力、自我约束力都相对较差的小学生来说,运用视觉、听觉冲击比较强烈的课堂导入方式,更容易吸引其注意力,让其将目光转移到将要学习的音乐知识上,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为其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具有震撼性、趣味性等的视频,通过这种方式来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获得令人满意的音乐课堂导入效果。以《祖国您好》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国庆阅兵时的视频,视频中激昂的音乐、震撼的场面,很快就能吸引小学生的目光,教师可在此时插入升国旗奏国歌的视频,然后引导小学生站起来随着视频一起共唱国歌。
通过这种方式就能非常快速的切入到此次音乐教学的主题上,而且教师还能趁此机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并培育小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
音乐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彼此之间却是相通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绘画等结合到一起,这样不仅能够让音乐教学充满更加浓郁的艺术气息,还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其审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小学生本身就非常活泼好动,而音乐与舞蹈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之时引入舞蹈能够很好的迎合小学生的喜好,从而起到一定的叠加增幅作用,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以《草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第一首歌是蒙古族民歌《草原上》,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喜欢边唱边跳的艺术表演形式,因此几乎每首蒙古族民歌都可以用舞蹈来演绎。在教学《草原上》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个歌伴舞的视频,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模仿视频上的表演者且歌且舞,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利用身体记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记住歌曲的节奏,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静态呈现的乐谱,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甚至可以将乐谱当中的音符替换成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些卡通人物,与呆板的五线谱相比,这样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目光,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些音乐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它有自己的故事情节,在进行这类音乐的教学之时,教师就可将其制作成带音乐的动画视频,让小学生边看故事边听音乐,这样不但能吸引其目光,还能增强其对该音乐的认识和感受,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童趣》这一课中,《蜗牛与黄鹂鸟》就是一首有故事情节的音乐,教师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
(四)借助信息技术培育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其核心素养。音乐核心素养涉及到小学生的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情感体验、文化理解这几个方面,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将此纳入到教学目标当中。但是,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朝夕之功,而且单凭小学音乐教材上有限的内容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搜集更多相关的音乐作品,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宽小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也能更好的培育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以《家乡美》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材中虽然介绍了几个不同地区的民歌,但是限于课本容量问题,很多小学生的家乡并未被纳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难以让小学生比较深入的感受到音乐中所展现的家乡美,或者说小学生难以获得比较深刻的音乐情感方面的体验,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和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一些歌唱本地家乡美的歌曲,并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大家一同欣赏和学习,这样在增强其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培育其热爱家乡之情,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实施课前导入、培育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等。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通过这种方式将音乐教学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并且给与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这对其各项能力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组建一些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小组,并且鼓励其将自己的表演录制下来分享给同学和教师,再由大家对其予以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其音乐实践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扬.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22):203-204.
[2]林萍.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北极光,2019(03):138-139.
[3]周梦姣.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北方音乐,2019,39(04):140-141.
[4]王丹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0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