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音乐学科素养在课堂中的培养与落实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黄程悦
[导读] 音乐是人文领域的重要学科,根据当前新课标的要求
        黄程悦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福建省  泉州市 362211
        摘要:音乐是人文领域的重要学科,根据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并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还要通过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其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学习音乐知识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小学音乐学科素养在课堂中培养的基本要求入手,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科素养;培养与落实
        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只是依靠简单地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完成。音乐学科的素养就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还有丰富的音乐创作技巧,以及良好的学习和创作经验,这些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学习的核心内容。为了满足这一教学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以推动他们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丰富的实践教学中。
        一、小学音乐学科素养在课堂中培养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重视音乐学科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出发点,找到符合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基本规律。培养模式的构建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科素养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知识相对较为复杂,所以教师要由浅入深地为学生讲解基本的音乐知识,然后使其真正地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以及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比如,在学习基本的曲谱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旋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其它音乐知识。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使其深入理解和掌握了音乐知识,并且从根本上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水平。
        二、小学音乐学科素养在课堂中培养与落实的策略
        (一)开展趣味教学,培养音乐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关注,而且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此可以把游戏或者音乐故事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的学科素养也能得到很好地培养。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利用不同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还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音乐和游戏的结合还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不断地表现自我,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比如,在学习《新年好》《快乐的小木匠》这些歌曲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舞蹈,通过练习舞蹈增加律动感,音乐知识的学习也能更加高效。小学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为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他们的课堂专注力也能有所提升,对于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的培养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增加音乐文化元素,丰富学习体验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需要其学习许多与音乐有关的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音乐文化元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让他们获得更多音乐认知,进而提高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戏曲文化知识,学生对此的认识少之又少,通过这方面文化的融入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极其有利的。比如,教师可以增加《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国粹,通过戏曲文化独有的魅力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感觉到新鲜感,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讲述我国戏曲的发展史,及其每个地方的特色曲目和戏曲类型,这些都是平时学生很难接触到的东西,也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所不可或缺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这些乐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还能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三)通过音乐创作,培养学科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创作教学来实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审美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小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欠缺,所以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不断挖掘他们的创作潜力,激发其参与创作的积极性,从而打开他们的创作之路,这也是落实学科素养的有效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入手,只有在良好的创作氛围中其潜力才能彻底激发。在音乐教学中,要多多鼓励学生,创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面对困难不退缩,真正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最终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创作还要凸显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千篇一律,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且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创作时间,使其勇于创新,大胆突破自我,同时也解放了学生的天性,满足了其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在音乐学习中,只有创作的热情被激发了,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从而投身到不同形式的创作中,创作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展开。
        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受到了教师的重视,而且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在逐步深入。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不同的音乐元素,然后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音乐学习的魅力,这也是培养学科素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文武.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