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彭克清
[导读]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各高校都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彭克清
        山东协和学院 思政部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各高校都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来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将德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二者有机融合。基于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该文在分析德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约因素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二者融合的具体路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育人理念和建立健全二者的融合机制,有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德育;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近几年以来,国家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创业就业需要。因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不足,还存在不少问题。而德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研究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亟待思考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德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各高校积极探索将德育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方法,可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1.1 缺乏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好的教师队伍。当前形势下,各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要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的教学和管理需要。部分高校虽然开始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各行业专家或学者来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这些导师的理论功底毋庸置疑,但是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无法给学生提供具体有效的实践指导,理论与实践不能得到很好地统一。尤其是现在需要教师同时掌握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双面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队伍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这样就会影响到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1.2 二者的教育内容缺乏互融性
德育的教育内容向来是注重对学生的内在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最终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创新创业教育向来注重实践和应用方面的培养,具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思维和能力,比如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等,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对于相关素养的养成则不重视。而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要么仅仅开办一些创业大赛,不注重理论;要么只注重课堂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训练。因此,从教育内容来说,二者缺乏相融之处,导致诸多教师难以将德育很好地渗透进创新创业教育,找不到二者融合的最好契合点。
1.3 缺乏融合的宏观理念
国家与高校都很重视德育,有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式方法,但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还存在教学目标界定不清的问题。因此,很难将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联系起来,缺少融合的意识与具体实施办法。

再加上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当今的时代需求和政策背景了解不清楚,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一些阻碍,导致各方面对德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存在不足,缺乏完整的思想体系、教学设计和实施路径。
————————————————————————
作者简介:彭克清,1969生,男,山东协和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4 缺乏融合保障机制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高校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改革涉及诸多方面。不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无现成经验可循,顶层设计存在一定缺失,具体表现为在联动和保障机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以及配套的支持力度不够等。事实上,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协作,可是现状并不乐观。另外,缺乏相应的实践基地,很多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学生的参与热情极为低下。如果要求德育工作者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话,也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
2 高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
高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相融性,将二者有机结合,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帮助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支撑,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为此,高校首先应当积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高素质优秀教师队伍,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定期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技能,逐步形成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其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坚持内外联动,建立校外导师制度,可以邀请优秀企业家、知名校友等与校内教师建立长效联系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最后,学校要不断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创新创业素质、师德师风的日常考核,坚持制定和执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 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和学术不端等不良问题,引导广大教师以德自律,以学识示范,时刻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不触碰红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深入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营造尊师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素养。
2.2 改进教学方法
德育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可以发挥思政育人的优势,补齐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重新审视并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健全相关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强化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创新创业课程大纲设计和教学安排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达到如下创优,如思路创优、内容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以及环境创优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切实将德育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避免空谈理论,将这一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2.3 转变育人理念
当前,各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促进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需要积极发挥德育的显著优势,使德育贯穿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着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
2.4 建立健全二者的融合机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