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尤志强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生涯中奠基式的六年,在这段时间中
        尤志强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生涯中奠基式的六年,在这段时间中,学生的体育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与体育技能,以便满足未来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针对此,体育教学须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引言
        核心素养通常是指能够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与品质。在科技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使他们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是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有该门课程的特殊优劣势,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锻炼意识
        良好的健身习惯要从小培养,体育教师用课堂时间教给学生运动的技巧、锻炼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拥有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基础,也有利于学生面对压力时通过体育锻炼进行自我调节。
(二)训练运动技能
        在小学阶段教授运动技能,一方面使得学生从小就用正确的锻炼方式进行练习,减少对身体的运动伤害,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紧张忙碌的生活节约了不少学习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的时间,综合而言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提高身体素质
        优秀的身体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在小学阶段就进行适当的体育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锻炼习惯,又通过长期的固定频率的训练增强了身体素质,以便学生以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面对学业和就业。
(四)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诸多积极作用,例如帮助学生增强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体育教学除了教授体育项目的技能和相关思考能力,还应该从心理教育出发,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1]。
二、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爱玩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是应试教育给了孩子、父母以及教师巨大的压力,部分孩子转而通过其他方式而非体育运动缓解和发泄自身的压力、释放精力,而一些老师过于强调占比较大的考试科目的成绩提升,压抑了孩子的体育爱好。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首要目标,改变既往单一的教学形式和单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
        例如在教学足球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世界级球星的精彩表现,选取有代表性的比赛片段,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讲授足球比赛的规则、场上位置及比赛场地等基础知识。也可以结合时下的足球比赛,要求学生回家观看一定时间的比赛,在下一周的课堂上进行讨论以及实际训练,增强学生的新鲜度与参与感。


(二)注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展开教学活动的良好开端,而教学方法是维持学生课堂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及开拓学生创新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下的体育教学以游戏教学法为主,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切不能只进行游戏而忽略教学实质。体育运动从来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能做到优秀的项目,体育运动虽然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但同样需要进行思考,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队友接传球、如何带球、如何进行进攻与配合、如何进行防守等,可以提高进球率或防守成功率。在思考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判断同伴及对手的行为的意图,也教会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与配合。
(三)开展多样活动
        一项体育活动所能训练和培养的能力有限,多样体育活动才可能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思维能力。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与课外时间,选择学生、教辅人员、家长均可以接受的体育活动安排,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参与不同的活动,获得多种体验和感受,加深对各项体育项目的理解[3]。
        例如在体育课前围绕学校慢跑进行热身,在课堂上设计不同的小游戏,要求学生回家后和父母进行一次踢毽子比赛等。以“大鱼网”游戏为例,课堂上教师选择一片空地作为“鱼塘”,由四至六名学生做“渔夫”,其余学生为“鱼”,分散在“鱼塘”中。“渔夫”们手拉手去围捕“鱼”,被捕的“鱼”们则成为“渔网”的组成部分。这十分考验学生的灵敏度和奔跑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加强教学引导
        体育锻炼的目标不仅是强身健体,还要培养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体育精神等。而这些并未为大多数学生所理解,甚至一些家长、老师也认为体育课只是放松休息的时间,甚至是浪费时间。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做完游戏、进行球类运动或者某些训练项目之后,清晰地点出体育锻炼是可以培养体育品格的,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参加过的活动培养了哪些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可以设置几轮竞赛,要求学生运用已经教授的带球技巧来带球快速跑,未轮到比赛的同学就观察正在参加比赛的学生,发现他人表现优秀或不足的原因,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先相互讨论,再由教师总结本项活动所学技巧、培养的能力及精神。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在身体和思维上进行了锻炼与培养,还在意识上认识到该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兼顾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阶段的接受能力与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并将其培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贞.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35):67-68.
[2]王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114-116.
[3]马正芳.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学周刊,2021(05):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