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思婷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行发展与变革。在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生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教师要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与学习。与此同时,还有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于初中英语课堂,针对一些显著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音乐课堂;初中;策略探究;合唱
引言: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占据主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合唱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合唱更深层次的把握歌曲与学习音乐。但是纵观实际初中英语课堂,由于合唱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并不能很好的运用好音乐课堂以及音乐资源。正因如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最大限度内完成对于音乐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产生情感,就成了教师目前所要研究的方向。
一、初中音乐合唱常见问题
(一)音乐课程的地位始终不高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让学校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与影响,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工作中,音乐课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以及开展中,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继续进行学习。而另一方面则是虽然音乐课只有一周一节课这一个时间,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往往会被占用,这就造成音乐课教学时长被大大缩短,而合唱作为主要的一部分,则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磨合调整,相关时间的缩减,也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理解,进而制约相关活动与工作的展开。
(二)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较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虽然学生现在大部分都喜欢听歌或者唱歌,但他们所喜欢的与音乐课本上所学习的内容则是不一致的,即是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在教材中不乏会出现一些经典的名曲或者一些基础歌曲,由低到高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与音乐水平,这些歌曲的收录都是进行过反复研究的,针对当前学生状况进行选定。但是这却与学生所喜爱的类型恰恰相反,这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些逆反心理,不愿意进行相关歌曲的学习。还有一方面则是合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对于他们的音乐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也会造成他们的一些压力。
(三)教师忽视了学生实践过程
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很多教师还是坚持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仅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音乐教学也会出现的一定的滞后现象。另外由于传统教学缺乏实践,学生并不能通过自己的探索与研究进行学习,这也会限制他们的想象与音乐水平。
二、合唱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聆听练习
听是音乐学习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只有增强这方面的训练,才会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每天上课之前作为音乐鉴赏的小活动进行,促使学生多听、多想,通过这些作品拓宽学生们的眼界,以此激发对于音乐以及合唱的兴趣。同时在合唱中声部层次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教师要对于相关方面能力进行锻炼,提高学生辨别层次的方面与能力,这样应用在实际操作与流程中也会变的得心应手。另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多创设一些课堂环节,例如干扰性聆听训练或者对比性聆听训练,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干扰性聆听训练是学生能够在聆听不同声部的情况下准确的唱出自己的声部,从而做到不同声部既和谐又有序。而对比聆听训练是指将不同种类的音乐进行聆听,让学生找出不同音乐的变化与区别,进而让学生对各个声部都有基础性的了解,从而感受合唱的魅力。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歌唱学习
对于初中的课堂来说,教师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此时正是孩子们天性释放的时候,音乐作为非考试课来说,应该以激发孩子兴趣为主,这也就需要教师创新思维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属于他们现阶段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既促进了音乐素养的提高,同时还不会让他们产生一些反感情绪。另外教师可以找一些代表作品,先让他们进行欣赏之后小组进行讨论,抓住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让他们在所处在的情境中进行对于该作品的学习,引导他们在合唱中也能结合此情境进行情感的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
(三)通过器乐进行辅助教学与训练
在合唱中最主要的莫过于音准,尤其是合唱不同声部只要有一个音准出现问题,那么整首歌曲的呈现与演绎也会产生影响,如何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音准也是教师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日常音乐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乐器进行辅助教学,通过乐器进行相关方面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乐器与人声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学生能够根据乐器的声音进行自己音准的控制与调整,不仅仅能够更快的找到问题,同时还能训练他们的听力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多声部的乐感,提高合唱技能和音乐表现力,同时丰富音乐情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对促进学生形成集体协作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合唱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在中学课堂上推广合唱教学,促使学生爱上合唱,并感受合唱的魅力和奇妙,享受合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吴春薇. 初中音乐教师胜任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张静.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陈发鑫. 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