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键事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沈秀林
[导读]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初中教育中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沈秀林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江苏,常州     213168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初中教育中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初中的固定课程中,也成为了许多学校重要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为主要目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发掘学生思想品德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各学校也不断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去,这是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的问题展开分析。
        一、课程融入过程中的问题
        1.学生理解相对困难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对于一些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缺乏逻辑性的内容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且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内容是教会学生一些人生道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掌握书本内容。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道理上升到了哲理,教师很难通过事例来完成讲解,学生很难彻底掌握,导致部分学生只是通过背诵记住了这部分内容,为应付考试做准备,并没有将其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脑海中去。
        2.该知识出现次数少,串联度低
        虽然作为教育关键事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部分虽然是重点知识,但它的整体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并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这部分内容,并且与课本中其他知识的联系也较少,在课本中出现的次数也相对较少,导致部分学生仅仅记住了24字标语,对于其他内容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在复习阶段,教师也很难将这部分内容与其他知识串联起来,只能单独进行复习,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这一问题会出现无话可写,无从下手的情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
        1、学生自身讲解体会,教师适当总结
        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口头讲解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教师可给予学生登上讲台的机会,即让学生在课下主动查找相关知识,依据自身的理解在课上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教师则在学生讲解完成后加以评价和总结,对学生讲解正确的地方加以鼓励和表扬,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教师可进行着重讲解,从学生讲授的思路出发对其进行改正,以此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课下准备来讲解如何区分24字标语,对于从三个层面进行区分以及一些含义相差较大的词语,学生能够讲解清楚,也会对他们了解的更加透彻,但对于类似“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含义相近,且容易混淆的词语,学生有时候查阅相关资料也找不到区别点在哪,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讲解完成后,进行补充总结,指出关键点和学生的困惑点,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以题为例,逆思维讲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对较为空泛,且整体内容相对复杂,但在考试中占据不小的分值,且大部分为简答题,教师仅凭讲解很难帮助学生彻底理清答题思路。因此,教师可将讲授重点放在习题中,通过逆向思维帮助学生从题目中获得答案,掌握答题技巧和答题思路,进而完成对内容的梳理。
        3、开展课外活动,把握政治热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很多内容,仅凭课堂很难让学生接受并掌握所有知识,且该部分知识更多的来源于社会生活,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真正体会这部分的内容。且随着各种社区以及其他活动场所的文化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公共社区,通过场观看场所内悬挂的标语、陈列的物品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国梦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其次,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十分讲究时效性的学科,每个不同的政治热点都能带动全新的知识,教师需要经常去关注当今社会实事热点,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们分享, 教师予以适当点评,让学生能够通过联系现实事件理解课本内容,真正实现德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社会中不依法履行义务,不恰当行使权力的真实事件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让学生明白公民行使权利和义务时候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对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处于基础阶段,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来将这部分知识更好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去,争取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满祥.政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21(03):16-17.
        [2]董虎麟.浅谈初中思品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优化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33):112-114.
        [3]庄志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20(4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