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
摘要:数学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上重视日程,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创新教学思维,将创新教育全面贯彻和落实到数学课堂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为推进学生自我成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创新教学思维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数学;培养方法;有效性;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逐渐成为当下教育界重要研究的课题方向之一。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创新教学思维,所谓创新教学思维,就是指教师有效地掘弃和改良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 注重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注重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活动。将创新教学思维教育有效地落实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指的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借助于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等,培养学生的初步创新思维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创新教学思维展开研究,也成为时下高中数学教师重要研究的课题方向之一。
一、营造自由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所谓自由的教学氛围,就是让学生学习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摆脱教师所限定的框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发散,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自动的围绕课题研究和探索。针对于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大多数教师多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整个课堂的主体为教师,这种方式难以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培养产生极大的遏制作用。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予以不断优化和创新,要将创新教学思维合理地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与学生的合作力度,不能一味地将知识、想法灌输给学生。
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激发和调动,鼓励学生多维度、多方面地思考数学问题,选择恰当地方式来发散学生的问题思维。这样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在教师的鼓励下运用良好的思维形式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推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
互动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互动教学不单单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互动式教学法合理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来进一步延伸学生的思维广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以此来进一步优化创新教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落实成效。例如,在教学“圆与圆位置关系”这以知识点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如“圆与圆之间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每一种位置关系中呈现出哪些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形成思维的碰撞。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圆与圆之间外离(d>R+r)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小组之间讨论去推导圆与圆之间为外切、内切、相交等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进一步发散学生的学习广度,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
三、开展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学科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抽象性的学科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问题思维,发散学生的思维广度,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因势利导,不要急于为学生讲解答案,而是重点培养学生问题处理方法,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为高效、集中地投入于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推进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合理地应用创新教学思维,不断优化和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统筹全局,并对各种教学因素予以充分分析和协调,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文兼.例析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高考,2019(11):82.
[2]李科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新课程(下),2017(0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