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期   作者:刘朝鑫
[导读] 在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下,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

        刘朝鑫
        镇宁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下,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做出调整完善,以此来确保特殊教育学校内的小学生完成素质教育的培养。因为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相对与普通学生在学习、理解知识方面具有一定差异,而数学是小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数学的学习有助于为小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所以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融入到课堂中,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展开具体探究。
关键词:小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
        近些年来,特殊教育的发展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且我国的教育环境发生了积极的改进,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指出了新的规划,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小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得到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因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并且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将新课程标准的指示进行落实,导致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下降。结合着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弊端,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尝试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一、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数学教师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引路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将会对小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过于滞后,因此教师对学生运用的数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比如,教师往往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数学授课。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中,数学课堂呈现着乏味枯燥的特点,不利于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枯燥
        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的教学内容存在着枯燥的弊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偏差,所以数学的知识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讲具有复杂、抽象的特点,导致了小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点完成有效的学习理解。同时,教师的教学视野局限在课本中,不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
二、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和小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自身与数学课堂的关联,使小学生感受到了自身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调动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因为特殊教育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加熟悉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运用生活现象导入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数学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缜密精心的设置,因此教师应当完善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现象来导入数学课堂的内容。首先,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对小学生提出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随后教师将数学课堂的正式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运用生活现象来导入数学课堂便可以有效地吸引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课堂可以有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名币》这一时。教师需要先为小学生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如“小明需要去超市买一些学习用品,买了一元的笔2支,五元的笔记本一本,那么他需要给收银员多少钱”通过教师创设出的问题,学生展开了思考和交流,小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调动。在这时,教师对学生讲“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创设,教师将数学课堂的内容导入,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生活实例来讲解数学知识
        因为在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且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理解。在面临此问题时,教师便可以运用生活实例来讲解数学知识。教师将复杂的数学知识问题放置在生活的情境中,使小学生感受到熟悉的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复杂的数学知识完成了直观的转化,有助于小学生完成更加高效的数学知识理解。
        例如,在学习《使用电梯》这一课时。为了使小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10以内的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小学生展示乘坐电梯的从高层到低层的乘坐过程,并在该过程中引入10以内减法的应用。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体现,有助于深化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学习任务
        课后学习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重要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合理地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教师应当意识到课后学习环节的重要性,并为小学生布置具有趣味性的课后学习任务,从而引导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课后学习环节中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教材中《做些家务活》这一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布置回家帮妈妈做家务课后学习任务。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做家务活,这一方式十分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行实践,使其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教师为学生布置了生活化的课后实践学习任务,有助于强化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同时,在家长的陪伴下小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有助于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教师应当将其合理地应用,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可以使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其拥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 路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5):36.
[2] 周晓辉.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6,14(14):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