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期   作者:唐洪志
[导读] 初中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唐洪志
        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山东省  荣成市  264317  
        摘要:初中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化学知识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有效传输,同时还要注重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知识理解,而且还能够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文即是从增加课堂参与程度、深化学生知识理解以及算了学生实践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对于初中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应用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逐渐深入人心。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老师不仅要注重化学知识的有效性传输,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学习能力,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课堂参与程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们的参与,教学老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学习效果。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而是通过教学老师实验,学生观看的方式展开教学。虽然学生也能够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化学实验的方法和内容,但是却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来,降低了学生们的化学学习效果。
        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化学知识教学时,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式开展化学知识教学。比如在开展“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的教学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于实验的过程进行观察,然后要求学生指导老师开展化学实验。因为学生通过观看课本的方式已经对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所了解,所以此时学生也就会对氧气的制取实验进行思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学生观看课本之后,需要学生将课本合上,然后才是指导教学老师实验。同时,教学老师也要提醒学生不要打开课本。因为只有要求学生真正合上课本指导老师实验,学生才能够对于化学实验的过程进行思考,也才能够借此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记忆和掌握。
        二、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知识的教学必然需要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为基础。在日常的初中化学知识教学时,教学老师往往通过正向的知识传输方式开展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效果。对此,教学老师就需要通过展开化学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课的教学时,教学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思考。因为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燃烧的条件,这一堂实验课主要是为了证实化学实验的结果。所以,教学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比如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那么就需要学生证明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燃烧是否还可以继续。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够想到,将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空间进行燃烧,等到密闭空间的氧气燃烧殆尽之后,燃烧反应自然就会停止。此时,教学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素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这个实验过程相对较为简单,而且也能够证明学生们的想法,但是教学老师不能就此放弃引导学生思考,而是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思维。比如,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证明密闭空间已经没有氧气。这种提问其实也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过程。而学生在教学老师的思维引导下也就能够进一步对该化学实验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而保证和提高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
        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化学知识教学时,其要注重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因为这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加深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此处依旧以“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课为例,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展开这一课程的学习。但是,这里的自主展开化学实验学习并不是为了要求学生自主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思维,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证明燃烧的条件。我们知道,燃烧条件的证明其实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容器和实验材料,通过日常的生活用品即可完成。所以化学实验材料的提供并不缺乏,重点还是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否则还是难以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对此,教学老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但是,教学老师不要要求学生一人进行实验,而是需要多人为一组,在共同商讨确定性的化学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而且实验的过程必须小组成员都参加,以避免发生意外火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老师需要明确告诉学生实验的地点选择空旷地带,这是一个硬性的条件,不可更改。在学生实验结束之后,教学老师还要对于学生们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同时针对学生们的实验疑问进行解答,以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实验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教学老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要注重深化学生们的化学实验知识理解,并且注重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初中化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利军.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9(98):146+148.
        [2]刘登高.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2):78.
        [3]颉新军.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