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红
黑龙江省兰西县第一中学校 1515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不仅需要具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和良好的人格品质。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目标也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促进学生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本文将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字: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学生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被动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显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可以更好地消化和处理所学知识,以应用所学知识。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有勇气去发现和探索,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和思考意识。
1.积极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一种教学模式,它转移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并巩固课堂知识的传统过程,即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并巩固课堂知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学习如何应对。调整学习方法以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例如,当学习“三角函数”部分时,教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型。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记录所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接下来,教师将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与三角学有关的高质量教学视频,以解决学生在预览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对话与其他学生积极沟通,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形成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开始集中精力回答上课前收集的学生提出的常见问题,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并巩固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的知识。最后,下课后,教师为少数学生提供特殊的辅导,以提高教学水平。这样,通过翻转教室的有效应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学生对自身的缺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会了改正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和改善。
2.使用多种课堂介绍方法
课堂介绍是教学的关键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学习时,学生通常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课堂介绍的关键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当学习“空间几何”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首先,教师通过Internet搜索解释了空间几何知识在艺术中的应用和一些示例。然后,教师编辑这些材料,并结合音乐,最后将它们播放给学生,以便学生了解空间几何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师通过动态直观的课堂介绍,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知识学习,在学生的主观意识的作用下,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除了多媒体导入,教师还必须积极使用课堂导入方法,例如,教师利用操作导入方法和故事导入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
3.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于注重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给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从而导致教师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类似于“知识复制工具”,难以有效地转移知识,降低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使学生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过程中逐步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部分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想起初中学习的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回想起来的知识,以便于学生急于回答。每次教师都会给学生一点奖励。在学生回忆之后,教师扩展了学生记忆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在中学和初中学习的三角函数知识之间的区别,并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更完整的三角函数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使用单方面的解释。学生只需要在讲台下听讲。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从长远来看,学生将失去说话和思考的机会,学生将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持沉默。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感受和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促进培养学生的提问精神。
例如,当学习“数字序列”的教学内容时,在向学生讲解算术序列和几何序列的基本知识之后,一个学生举手问教师:“老师,存在序列既是算术序列又是几何序列。是吗?”尽管这与教师要谈论的知识有所不同,但应鼓励该学生发问的精神。因此,教师暂时搁置了教学计划,并开始与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在讨论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口头辩论,所以教师拿起一支粉笔,从一个假设开始,假设序列A既是算术序列又是几何序列。对于学生的示范,教师对学生说: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其他学生都一样。你应该及时询问你不了解的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你不能只考虑它。在数学学习中,你必须手写并记录你的思想,以便有序地完成自己的验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讲解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精神,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创造一个生活课堂环境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室里使用一种创造生活环境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帮助。首先,创造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发现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生成的主观因素是思维;其次,在创造栩栩如生的情境中,学生还可以获得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生活创新能力也将得到提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通常应注意数学生活资料的积累,科学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并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结束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积极把课堂教学时间返还给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独立地学习,更好地消化和处理数学知识,为高考和今后更深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09).
[2]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