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菊
黔西县第四中学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大大提升了学习工作效率,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也是如此。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起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文章主要研究了新课标下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当前正处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现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一定的差异性,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上,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始终秉持着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之中,应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兴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以更加主动地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知识比较复杂,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重难点知识不易突破,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阻碍。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把数学知识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的不断进步[1]。
例如,学习“图形的平移”与“图形的旋转”一节,图形运动是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通过板书的方式讲解知识,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直观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对此,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把图形平移与图形旋转的过程制作成动画,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不但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强化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课后复习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复习是重要环节,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能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完成复习任务,虽然有一些作用,但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时间久了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复习时,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结合重点内容制作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完成复习任务。这样,教师能够提高学生复习针对性,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巩固,不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例如,学习“平行线的判定”一节,判定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条件有很多: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的时候,如果仅仅依靠练习题,极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把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整合,制作成微课视频,通过辅以几道针对性强的题目,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完成练习题,以此来完成复习任务。这样,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复习,能够实现复习效率的最大化,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知识,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助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促进数学教学改革。例如,教师可以在教育网站上下载数学资料,通过整合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名师课例视频,向名师学习,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做好铺垫。
总之,当前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新课标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昌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思考分析[J].考试周刊,2021,(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