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期   作者:  杨晗
[导读] 在小学中学生是首次接触到方程。简易方程的学习为之后学生数学的学习提供前提条件和基础知识

        杨晗
        宜宾市叙州区普安小学
        [摘要]在小学中学生是首次接触到方程。简易方程的学习为之后学生数学的学习提供前提条件和基础知识。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授学生简易方程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应如何解决?我在本文中就此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简易方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此问题的教学策略展开相应的思考与研究,能够通过本文总结经验,在数学教学上有进步。
        [关键词]简易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问题及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其小学阶段进行的简易方程的学习虽然数学方程的初级内容,但却为今后有关数学学习和数学思想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授小学简易方程时通常会遇到些问题包括:方程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解方程?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教导方程概念不清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是基础,教师多以教材为参照,完全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师没有进行适当的补充,而是提供了材料单一,用途单一的教学方法。以致于学生对方程意义上的学习浮于表面。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引入这个概念的理由,还要让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特征。当教师教授一个新的方程概念时,最重要的就是认识概念的本质,有关方程的概念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本质特征是不变的。学生如果不能在学习方程时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学生在今后学习方程的有关内容时,会出现各种错误。
        2.书本教学设计不完善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学习简易方程的相关定义时,只展现出“天平平衡性”相关理论,之后直接将方程定义表述出来,没有解释理由。对于这样只机械式的教学方程概念,没有合理的方程概念教学设计,导致在之后的学习中会影响学生在方程上的发展。例如,在我的问卷中有这样一项调查,等式平衡问题在教师的教学中会不会略讲,数据表示68%的教师在教学时会略讲,因为教师认为这不重要,在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已有相关认知。当数学老师将诸如x+50=150和2x=200这样的内容略讲时,学生可能不理解两个方程式的等边是平衡的原因。
        (二)教学方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无法适当运用四则运算法则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苏教版教材有关“简易方程”教学内容不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改成天平平衡原理(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然而,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47%的学生在方程的学习中,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去解方程,有些方程步骤不太容易解,甚至有10%的学生学不会等式的基本性质。究其原因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四则运算法则,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学习简易方程开始学生因思维惯式运用四则运算法则来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对教材的新知识即等式的基本性质认识就不深刻了。
        2.学生无法正确理解移项法
        移项法在学习方程时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调查中30%的教师不会在教学解方程的步骤前先认识移项法,而是在解方程的步骤中提及移项法,教师没有作好铺垫。学生在自由分配变项时,经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一些学生对变号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不懂为什么需要变号。由此会导致学生在接触简易方程的时候会忘记改变位置进行变号。
        (三)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习表现评价不充分
        有些教师上课时由自己主导课堂,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在我的调查中有34%的学生想发言教师不常点他发言,致使学生在数学课上举手不积极。教师主导课堂没有留下时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中,教师没有采取学生回答和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之间没有协调合作,学生自我反思不成熟,从而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无法进步。


        2.教学中无法保障课堂纪律良好
        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和学生进行民主评议,在课堂中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一切以教师的思维方式为准绳,从而使教师没有能力在课堂上约束学生的行为,保证教学秩序稳定,不有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
        二、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对简易方程教学内容的认识
        1.提高对方程式定义的认识,找出问题中的变量
        学生开始学习方程时会不理解抽象概念,因其初接触到抽象概念—用字母表示数,致使教师在教学时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强对之前接触学习到的所有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到有关数量关系的相关问题都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2.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对方程的概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教授学生完整的方程概念,只有对方程的概念认识透彻才能理解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师生进行实验互动,学生体会到实验带来的乐趣,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天平平衡性”理论,明白其原理,进而可以有效的理解等式的性质,从而掌握等式的性质,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
        (二)运用合理方法进行教学
        1.合理安排教材的编写顺序,四则运算与方程良好衔接。
        教师根据教材的编写来确定教学内容,但有些教材在方程的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为之前的知识和经验作好铺垫,研究对象不是学生,教师只是教授新知识,从而不利于学生对方程内容的掌握。教师以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可与让学生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转化思维,理解移项
        小学数学老师们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重视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认知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较为薄弱,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会觉得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有效练习训练学生,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转化数学思维。
        (三)运用不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1.教师增加学习学习表现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互动同时进行。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或视频展示向学生描绘数学问题情境、理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互动,师生共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合作交流,了解学习进度,共同进步。
        2.教师运用课堂纪律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与学生采取民主交流,确定一套双方在课堂上共同遵守的约定,学生遵守上课纪律,完成任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双方互相遵守约定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课堂守则,从而有效的约束学生课堂行为,师生共同维护稳定的课堂秩序,让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结语
        小学生初步接触到简易方程这一内容,需要对方程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对教材的认知能力,吃透教材,对学生的教学就会顺畅。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观察的机会,同时有师生合作讨论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学生能够发展多种数学思维,增强创新数学意识,教师应多帮助学生感受方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永生.小学《简易方程》的难点及教学建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4
        [2]黄科华.基于学生学习现状的幼高专数学教学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