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迎
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大川学校
摘要:“化学”,从字面理解,就是“变化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它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不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化学,在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同学们从初三接触化学这门学科,高二学完整个高中的课程。所以,高二下学期的化学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高二;下学期;化学;现状;改进策略
化学是一门最实用的自然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基础。化学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化学》这门课程的诞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由于同学们初三或者高一对化学的学习成果有着一定差异,所以在高二的时候成绩也是参差不齐。加上《化学》这门学科知识要点比较零散,要求记忆的知识点也很多,还要在高二下学期学完整个高中的化学课程,所以在高二后半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这时候,我们教育行业的工作者就需要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帮助他们学好化学,提高学习效率。
一、实验与课本相结合,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高二的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天天让他们和枯燥无味的课本打交道,会让同学们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倦怠。而且高中学业繁重,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会导致后面的进度很难跟上。我想起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很多学校都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能让同学们对知识要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高二下学期书本中有一个“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我告诉同学们该实验是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同学们听了之后可以说是云里雾里。
后来我利用下一节化学课带他们到实验室做实验,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我的指导下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通过该节实验课堂,同学们才更形象地体会到了这个含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学们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的方式,切身体会到了实验的原理、熟悉了实验的操作步骤、更深刻理解实验的结论!对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具体!
二、制定有效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新课的听讲固然重要,课后的复习工作依然不能马虎。很多同学只会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要把作业完成就万事大吉。所以老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想办法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复习!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把知识点整理归纳统一,运用“复习----练习”的模式,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晚自习巡班的时候,我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写完作业就不知道干什么。打开化学书本也是左翻翻右翻翻,根本沉不下心来看。要知道,高三就要面临高考,它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么我们在高二下半学期的学习成果,深深地影响着高考成绩。看到学生复习无从下手,笔者就制定了一套习题,前半部分是本章的知识要点,后半部分是针对本章出的习题。每天让他们复习一章,如此循环往复。经过一个月的测试,我明显感到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有了系统性的框架,不再是杂乱无章。
三、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记得有句古语叫:“五指各有长短。”人的手指长度都尚且不能一致,何况是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大相径庭的个体呢。同学们由于天赋存在差异,加上后天努力程度的不同,使得他们在高二第二学期的时候,化学成绩有好有差。面对成绩不佳的学生,我们教师更应该花心思帮助他们理解知识要点。如果找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谈话,并不能改变他。那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别的同学进行劝说。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班上就有一位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A,家长和老师替他感到焦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课堂上不要吊儿郎当,要好好听讲。该同学在谈话的过程中非常不屑一顾,并没有听进我的话。后来,我就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组长,每周一次的周考成绩,作为每个小组的考核内容。每次周考,同学A的成绩都拉低了他们小组的平均分,组长就在课堂上督促A认真听讲,帮助他在课后高质量完成作业。通过两个月的努力,A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总而言之:化学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依据,它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多个边缘学科。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国防、医药等方面密不可分。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加强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教师们可以借助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为以后的科研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苗子!
参考文献:
[1]韩庆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思考与交流”栏目的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0.
[2]陈兆鹏.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