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燕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三实验小学
新课改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人,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有所创新。
如何保证学生提高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日前素质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在我们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尽量去选择一些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话、能够正确把握学生所学学科的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有效的教学力快来进行行施展。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想可以说是思想的首创性,创新性最突出的特性是处理问题时思想的开放和新颖。创新思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不仅是培育学生顺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决定学生个人成长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美术创新思想,是指人们在美术作品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独特思维和创造性思想。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思想能力的培育严重缺乏,办法不对,常常只注重学问的灌输和技艺的培育。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了很多的阻碍。
二、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爱好和兴趣是学生最佳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和爱好,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美术教师在课程讲解中要充分展现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美好的艺术乐园。第一,融会贯通,把美术常识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起来。一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是只懂得美术常识就够了,而是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知识。假如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把美术常识与体育常识、文学常识、数学常识等各科常识完美地结合起来,学生不仅会喜爱上他的课,还会发自内心地认可和崇拜这位教师。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自己有很深的文化涵养和知识储备,把美术当成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第二,息息相关,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践证明,当所学知识涉及实际生活时往往会变得轻松和有趣。美术可以在手工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制作节日用到的贺卡礼品,并把自己制作的作品送给老师和同学,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变得积极,小组内的同学也会互相帮助和配合完成他们的作品。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剩下的手工制作交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就能创作出无数好的创意礼品,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大的提升。
2.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自由指的是学生在身体、心理以及思想理念,上的放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让这种思维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创作空间,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看待事物,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创作和思维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可能会出现课堂纪律较差的情况,但是并不妨碍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课堂纪律,只要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有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的课堂氛围都是值得认可和尝试的。
3.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一点。
如果小学美术教师不了解这一点,跟学前班的学生讲什么是素描,学生肯定听得云里雾里、毫无兴趣。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教师的绘画水平不高或者课堂不自由,而是不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美术是视觉艺术,小学生通过对美术形象的观察、分析、思考、再创造,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因此直观性特征是小学美术教育显著的表现特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形象。一是提供实物。美术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实物让学生欣赏,用物体本身的美感打动学生。二是直观演示。美术教师要自己演示创作,让学生由衷地欣赏和佩服自己的老师。
4.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 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
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 些有利于学生刻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 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也用画笔创造着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 卡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 些画展, 如“我能行”、 “我画得最棒”、 “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了学生更多的表见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三、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笔一划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 我会及时地表员、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地是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贝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如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署《未来的学校》,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 他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 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不了 . .. “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 ,表扬了他感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 即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 我就会很高兴地接 这个结果。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总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其极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习发现和探索问题,然后自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