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晓新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职教中心 435200
【摘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中职教育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网上也出现了反对教育部“原则上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的声音。直面中职教育的问题,改革中职教育培养模式,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将是中职教育完成自我救赎的真正出路。
【关键词】中职教育;社会认可;提高质量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建议提高普通高中录取率,中考普高的录取率应该达到80%以上。这一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称赞这一建议“接地气”,并称“早就该这样了”。近几年最热的教育话题“中考焦虑”就是中考考不上普高的焦虑,考不上普高就只能读中职。说明了很多家长或学生对中职教育的不认可。中职教育怎么啦?是国家缺乏资金办不了更多的普通高中吗?答案是否定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方案》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并不把中职教育等同于高中教育,认为中职并非高中,是比普高“低人一等”的教育。
中职教育在社会上普遍缺乏认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中职教育的很多问题不是中职学校本身造成的,而是社会的大坏境和目前办学体制造成的。现在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上是升普高的落榜生,这些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较差。这些学生反映出来的不单是文化课基础差的问题,还有思想不成熟、行为习惯差,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思想观等特点。文化课基础较好的学生基本不会选择中职学校。虽说现在有很多专家呼吁取消中考,但中考是重点高中选拔优等生重要环节,为了回应社会对优质高中资源的诉求,各地初级中学拼命抓升学率,尽管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应试教育还是涛声依旧。在初中阶段,初中的老师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基本是不管的,甚至歧视,思想教育更谈不上了。这些的学生因为成绩的落后,在初中阶段长期被同学歧视,被老师无视。他们在自信心,在行为习惯,在价值观等方面就会产生严重的偏差。然后,这些学生又都集中到中职学校来,教育、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了。社会上一些家长普遍认为中职学校学风差、纪律差,是学校或老师的问题。中职学校或中职的老师在社会好像也低人一等。
中职教育本身有没有问题?肯定有。教学质量不高,缺乏特色、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客观存在。近年来,中职学校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技能教学得到了重视,而文化课被忽视了。现在问题是中职教材的内容太简单。这样无形中弱化了文化课的教学,比如中职语文三年就两本教材《基础模块》(上、下册),教材内容太过简单,实用性差,文本可读性不强。学生学习也不感兴趣。
文化基础课教学,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点文化知识,还培养学生规范的、基础的能力,是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学生较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将来专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是信息化高度发达,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时代的高速发展,就需要人们终身学习,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何谈终身学习,仅仅靠一技之长,不学习理论,不创新思维,迟早会被时代淘汰。
现在各行各业的用工招聘都要考试,这些考试不单是考查技能,还有理论知识。就中职生所掌握的一点技能直接走向社会,就跟完全没有上过中职的人差不太多。除了少数家庭确实困难的家庭急需劳动力支撑家庭的生存,多数中职生是需要进一步深造的。不应把中职教育培养的对象定位在蓝领工人这个群体,如果是这样,其实中职生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开始被人为定个在某一个阶层上呢?这也是许多家长不认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职学校相比普高本身的一个亮点就是技能学习。中国有一句俗话“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随身”,说明了普通老百姓对于技能学习是认可的。但现在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不科学,含金量不高,多数是低端专业。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没有前瞻性,重数量轻深度。专业设置以生源为驱动,以市场为驱动,认为哪些专业好招生就开设什么专业。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师资条件设置专业。专业设置表现出随意性、盲目性和短视,最终也导致人才培养的口碑不佳。
中职教育要走出目前不被社会认可的困境,首先中职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正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所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职学校并不是培养低端技能人才的学校。中职学校与普高相比只是人才培养的模式不一样,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有这个自信。虽然现在中职学校招收都是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但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和普高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技能操作)更强,这样中职教育就成功了。
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想得到社会认可,我认为要全面优化中职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文化教育不是吧教材内容简单化,削减教材内容;专业设置不是越多越好。中职文化课的教学不能普高化,这是基本原则。教材内容既要体现实用性,也要注重思想性和人文性。如当前的语文教材内容太简单,有些篇目既无思想性和人文性,也无实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所适从。作为高中生,学习经典文章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学学科,高中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是必须了解,英语学科,中职生也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等等。中职教材相对普高教材不是单纯地删繁就简,这样不利于中职生的长远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中职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或许更利于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中职专业设置规范化,技能高考技能操作考试规范化,是当前中职学校要实现华美转身的关键。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易太多太杂,专业设置也应该是基础性的或通识性的,能为中职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准备好基本的技能水平。中职教育应该借鉴普高新高考模式,采用不同专业组合的模式。中职教育是不同于普高的一种高中教育,所以中职教育主要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低端的技能人才,也不是直接为社会提供一个低端的劳动力。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是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一个价值取向,没有一个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进入社会。中职生毕竟还是中学生,通过短短的中职三年学习,他们的心智并一定很成熟,技能也远远不可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总之,要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首先要正确定位中职教育。中职教育不是低端教育,而是文化学习和技能学习并重的高中教育。中职生文化课基础差,并不代表他们就不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他们中间或许也有乔布斯,也有马云等。进一步优化中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中职教育或许比普通教育更有前途,更有作为。
【参考文献】
[1][1]唐发源.新时期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革新举措分析[J].数码设计(下),2020,009(001):248.
[2][1]刘顺梅.新形势下中职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专业理念及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