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滕
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252000
摘要 在高校文化活动建设的探索中,不少高校提出了创建品牌文化,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内涵,彰显校园文化活动特色。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校园品牌文化机制,在共青团的带领下,通过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形成“一院一品”的特色活动风貌,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此,需要对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做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建立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培育机制,从而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关键词:高校;品牌活动;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文化建设,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文化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大力实施文化强校、文化兴院也是文化强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落实,校园品牌活动文化建设是对学生文化教育的载体凝练,寓教于行,寓教于无形。
(一)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现状分析
1、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校、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大多数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多以文艺类、体育类居多,科技类和思想文化类较少,缺乏文化活动内涵建设,通过活动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效果甚微。同时,一些学院对文化活动不够重视,只是团委引领,缺乏专业性的融入与指导,活动内容层次较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忽略活动的内涵建设与实效性,重点放在活动的包装与形式上。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培育上急于求成,追求活动的数量,忽略活动本身的内涵价值,缺乏对活动的战略整体的规划,活动与活动之间内在联系与思想的统一较为薄弱。
当今大学生接触的文化与思想异常丰富,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加强思想性的引导,降低娱乐性的感受,很多文化活动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启迪心灵、成长成才。
2、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中主题提炼的基本思路
高等院校中专业众多,每一个专业就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学院的教风、学风、班风各不相同,容易提炼具有专业特性的品牌文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院品牌文化活动开展坚持以专业为特色,内涵提炼的几点参考:学院院训品牌形成的文化传统、课堂德育教学形成的文化特色、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学院专业领军人物精神、院领导对学院发展的思考与想法。
(二)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操作的几个基点
1、坚持主题明确
高校品牌文化活动建设凝聚思想共识,以一贯之,每个学院开展品牌活动应以一个文化内涵主线贯穿起来,达到明确的活动目的,营造明确的学习氛围。以学院品牌文化内涵为主线一以贯之,是一个长期的文化行为,具有可持续性,在活动操作中应有长期的规划,不能因时间、地点、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方向性的变化。
2、坚持铸魂育人
品牌文化活动项目工作要做实做细,使品牌意识深入师生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齐心协力将品牌打造成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最具魅力的思想特色名片。品牌文化建设的实操性,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让品牌为学生未来发展和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将立德树人贯穿育人全过程。
3、坚持特色发展
坚持独特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明显,将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形成并凝练学院独特的品牌文化。因此,要深入思考品牌建设的形式与内涵,将品牌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学生工作、团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品牌文化活动的开展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同时为学生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服务平台。要以“综合测评培养”、“第二课堂建设”为主要阵地,开展感知校史、践行校训、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等系列学生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品牌文化融入学生日常教育之中,进课堂、进头脑,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4、坚持品牌实效
品牌文化建设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合相关资源,开展效果好、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实效性发展。提升精品项目的内涵与品牌文化张力,从而促进学生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及专业方面的成绩,同时在公寓行为、课堂行为、校园行为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观,促进日常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相关工作。
(三)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实践意义
通过构建校园品牌文化活动, 积极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基层团组织, 努力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实现各学院各专业各团支部最优资源的利用。将专业性、项目化管理的思维方式引进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管理中, 采用更加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实现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目前优化校园文化活动,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目的的有效途径。
品牌意识深入人心、品牌成果成为各学院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作为引领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引领,突出专业与德育统一,仍需继续加强品牌的内涵提炼与建设,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为学生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形成可行的、可推广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机制。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凝练,是提升共青团教育的内涵,促进团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通过对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研究,鼓励团支部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共青团总体的文化内涵要求为基准,结合各团支部专业特性,使得活动更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先进性和群众性,更深层次的创新了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以文化人,铸魂育人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共青团的凝聚力,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面,达到团建与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发展的双赢局面, 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妙珠.以高校共青团改革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发展[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2):60-63.
[2]李梦诗.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朱毅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深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4]周晓红.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特点、功能和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5]万卫等.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6).
[6]孔德滕,张雪.高校主题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河北交通教育,2020,17(01):23-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