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课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期   作者:焦慧玲
[导读] 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

        焦慧玲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反馈上,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课堂的研究为题,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方法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课堂的研究中,教师应该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育认识,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上,不断丰富自己课堂的教学表现,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发展。为此,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课堂为题,通过目标设计,决定教学走向、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合作学习模式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度的三个教学方面,希望能够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提高。
        一、目标设计,决定教学走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设计,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性,所以课堂目标的设计,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教师应该改革自己传统思想,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上,不断优化自己的设计过程,提高自己设计目标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产生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标设计上,教师需要做好两个教学准备。第一,对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的学习需要,有着清晰的把握,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偏好、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掌握学生客观学情上,将会助力教师产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二,对教材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加工,最终两者结合下,将会产生科学合理的目标,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走向的把握,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预期设计的目标。例如,在设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上,其目标设计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案例分析、 视频有感等方式,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在过程中找寻和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然后根据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能力。知识目标——在分析案例和学习楷模的过程中,学生懂得国家利益至上的含义,明白为了国家利益要敢于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结合声光音像为一体的教学工具,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上,有效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工具,这对于教师而言,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提高了课堂知识传播的延伸性和穿透性,也更好地加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教学表现,将会更好地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持久性,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直观理解性,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获得课程知识。例如,在教学《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的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形成对比,提高学生对国家的感性认识,逐步再上升到理性思考上,教师可以提供“叙利亚难民潮的问题”,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课件出示,使得学生想要去了解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然后教师在导入《有一种救援叫中国速度》的视频,体会自己祖国的强大,生成自我的自豪感,然后教师在导入为什么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这时学生都会一定地模糊认识,也将随着教师图文并茂的引导下,真正认识到其国家的定义,使其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爱国情感。
        三、加强合作学习模式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度
        合作学习模式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真正尊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能够在教师有效引导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形成学习优势的互补性,也将会激发学生之间具有学习的相互带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应该重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这样过程中将会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起到很大的培养性。例如,在教学《服务社会》一课的内容上,对于初中生而言,相对抽象,因为自己虽然思维较为成熟,但是缺乏大量的社会经验,所以导致学生对一些事物的判断有些偏差,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一个学习主题的确定,然后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推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资料的查阅、学习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实现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将助力学生深化课程的内容,真正掌握其课程内涵,从而也将助力教师实现双赢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课堂研究中,通过目标设计,决定教学走向、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合作学习模式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度的三个教学方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立了学生学习自信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掌控力,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实际状况,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状况上,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针对性,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光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10):14.
        [2]荣根翠.优化设计,提升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8(27):40.
        [3]安娜.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8(09):206-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