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 ——家访随笔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期   作者:蔡丽菊
[导读] 和同行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是:现在的学生不好管

        蔡丽菊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华一护城中学
        和同行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是: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老师不好当。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也是深有感触。
        这个寒假,因为我自己孩子在外地求学不回家过年了,闲暇之余,我决定去几个我的学生家里去走访,看看孩子们假期在家里学习和生活情况如何。其实孩子们家长的电话,微信我都有,也一直保持和家长们高频度的联系。但是当我真正踏上上门走访之路后,我感受到了上门走访和平时电话微信的联系不同的效果。
        2月18日,我和邓新华校长,段丽纯老师一行三人,到了新沟八组的张来的家里。因为事先打了招呼,说要过来家访,孩子奶奶早早的候在家门口了。家门口,周围整洁干净,就连门口的菜园,都整理得非常的养眼。屋子里虽然简陋,但摆放整齐有序,连灶台都是洁白的。第一感觉,奶奶收拾家务很能干,带孩子也肯定带得不错。了解到张来家目前的情况:父母法律上為合法夫妻,但已分离多年,母亲离开了两个孩子,和他人又生了孩子,基本上对这两个娃是不管不问的,多年都没有回来看望两个孩子了。孩子们因为家庭原因,性格方面受很大影响。张来性格变得很孤僻,自卑,自我封闭,基本不与外人交流,脾气暴躁,生气时歇斯底里。一个女孩儿家,没有半点温情的样子。唯一的优点是爱干净,做事认真,很保护,疼爱弟弟。好在奶奶和爷爷心疼孩子,爷爷六十几了还在外面打零工,只拼命挣钱,尽力照顾着几个孙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常和张来谈心,但从来不触及这个话题,却比平时多了更多的关心关注,我经常表扬她,上课答问,课后检查作业,抽查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过关情况等,孩子做事认真,作业写得好,背书快,当生活委员很负责等等。

孩子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和同学们说话也不再是凶巴巴的训斥的语气了。开学后的第三周五,一件小事让我在办公室和老师们说起时热泪盈眶。我收到了孩子给我写的心里话:”老师,我好喜欢您。是您让我变得阳光,自信了。以前的我自卑,总害怕别人会知道我的情况,所以我不和同学说话,怕别人嘲笑我。是您打开了我的心结,家境相似的我们班有几个,您从来没有另眼看待过我们。您对我的关爱,照顾,我永生难忘。老师,我真希望是您的女儿。”看到孩子的变化,奶奶和她爸也打电话我,说孩子现在性格变好了,也愿意和周围的人打交道了,大家都很欣喜。
        走访过程中,我们还到了兴南村七组的何新艳家,十组的秦麒家。3月13日我和其他几位科任老师还走访了刘佳豪,廖翼,李丹,邓宇翔,周雨彤,禹可等十多个孩子家。我看到了很多家庭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孩子们的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有的家长一味溺爱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有的家长对孩子玩手机,打游戏,不完成学习任务根本不怎么管;有的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谐,对孩子不负责;更有的家长说起孩子不听话就开始骂骂咧咧,说不想管了,也管不了了……现在的孩子的确不好管!老师也真的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这段时间的上门走访,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个问题引起深思。我想,办法是想出来的。一味地抱怨,抵制,不如我们改变工作方法,另辟蹊径,利用家访,去接触孩子们的家庭,接触孩子们的生活,主动地亲近孩子,用心用爱,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里,走进孩子们的心里,那将会是另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很多家长都说:老师的话,孩子会听进去的。很感动于这句话,也感谢家长们对老师的认可。我也感觉到,面对这一群个体差异大的孩子们,我的责任更重了。上门家访的工作会一直坚持下去,作为一个老师,我的初心也一直不曾改变,动摇。我想,我们需要从根源着手,用关心,爱心,耐心,去温暖,融化每一个孩子的心。和家长多交流,加强对这些有差异的个体教育,真正做到”家校共育”,达到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带动每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