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提倡多背诵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期   作者:张海燕
[导读] 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
                  
        张海燕
        安徽省宿州市第六小学
        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背诵,特别是课堂上有指导地背诵练习,几乎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而被人们拒之门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是大家耳熟能详被人们推崇的学习语文的至理名言,也是多年来被教学实践证明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其精髓就在于多读多背。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并不是同步发展的,6-----13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发展的黄金阶段。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顶点,而以后的岁月往往只能保持在这一高点上。20岁以后还会因种种原因造成记忆力减退。一个人一旦错过了记忆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足够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至于理解力的发展,一般的人大概在18岁以后才有可能趋于成熟。但人的一生常可因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考的磨练而使理解力一直有所进步。如果硬要求12岁以前的孩子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往往会超出他们的可能而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小学生大脑和心理发育,充分利用他们这一年领的记忆优势,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记下那些应该记住而且是能记住的好东西。该记的时候就得记,该背的地方就得背,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顺应人的发展规律。
        例如,本学期以来,我每次语文早读课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背古诗和其它的一些文辞优美的、适合低年级学生通读的文章,学生们的语言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并且对这些文章爱不释手。在某些情况下,还能把自己看过的、记下的优美语句用上去。

一次我们学习看图写话《植物节》时,我就要求学生在写主要内容之前先描述一下这春意盎然的景色。有的同学看到盛开的桃花,说:“春天来了,桃花盛开,那阵阵的清香吸引了许多辛勤的小蜜蜂来采蜜,为春天增加了乐趣。”有的看到麦苗,说:“春天到了,田野里那绿油油的麦苗像给大地铺上了碧绿的地毯。”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园游玩,那儿碧水荡漾、景色宜人,特别是岸边的一棵棵柳树,一根根碧绿的柳条向下垂者,美极了。当时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吗?”几位同学马上抢着说:“老师,我觉得柳树姐姐好像在把湖水当成镜子,梳理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呢!”“老师,看到这些柳树,我想到了一句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些孩子的灵感来得多快呀!
        可以说让他们背诵那些古诗、文章时,我并没有向他们详细讲解每句话的意思,但是你看,这些学生不仅会背了,而且会用了。
        无数先贤大师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记忆力很强的人,他的理解力必然会相对提高,他的想象力也必然会相对丰富些。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很要紧的一条就是多读多背,也就是注重积累,积累多了,其中自然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理解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就能做到“无师自通”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