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茜 王鑫 郑嘉会
(聊城大学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高校在开展资助的过程中融入育人的元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聊城大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精准认定、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构建了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
关键词:地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
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纳入我国十大育人体系; [1]2019年,全国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资助和育人的关系:资助育人应把“扶困”与“扶智”和“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2]无论是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还是高校的育人成效标准都要求高校的资助工作需要从单纯的“资助”向“育人”的角度转变。
聊城大学为地方综合类院校,现有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32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近70%的山东生源,30%的省外生源。根据2020—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占全体在校生的20%。在深入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本着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则,着力构建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
一、地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聊城大学秉承“以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本,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全面实现资助育人目标”资助工作理念,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地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内涵
高校资助工作的对象是人,这就要求资助育人的工作内容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的一个有机整体。聊城大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领三方面内容的资助育人体系,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
1、经济保障
经济帮扶是实现资助育人的手段。聊城大学在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得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逐步完善了以“奖、助、贷、补、减、免、勤”为主的资助体系。在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等基础上学校还自主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制度,如聊城大学校长奖学金、十大优秀学生奖学金、英才奖学金、自立自强之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并且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与多家企业合作设立“三山(安百拓)奖学金”、“移动奖学金”等。通过多种途径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保障。
2、发展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实现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转型。聊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设劳动实践与勤工助学管理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与勤工助学,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杜绝“等、靠、要”。
同时学校开展“润育梦想成长计划”,进一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该计划开课三年来,共计开设课程27门次,培训人数5000余人。
3、价值引领
高校资助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城大学自2019年开始启动“红色教育游学计划”。目前已组织2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前往北京天安门、临沂孟良崮等红色教育基地游学,通过实地游览的形式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爱心传递”、 “诚信感恩 励志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受助学生的无私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地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积极构建新时代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聊城大学是第一批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高校,成立了山东高校第一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室”,建立了山东省“山东高校贫困生工作研究基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精准认定、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资助路径。
1、精准认定
高校应当根据国家资助政策,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量化指标体系,通过精细的认定程序确定资助对象,杜绝骗取助学金的行为。聊城大学制定了《聊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初次认定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学校通过家访、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照片识别等7个手段识别受助对象,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
2、精准帮扶
高校在精准认定的基础上,应当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和安排帮扶内容。除了经济保障以外还需要在学生的发展需求与价值引领方面下功夫。聊城大学构建了发展型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百项工程建设” 、润育梦想成长计划、就业创业训练营计划等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切实提高精准资助育人的成效。
3、精准管理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除前期的资助环节以外,更需要重视解决资助后续的管理问题。不仅对资助对象进行跟踪动态的管理,还需要对资助项目开展阳光、透明的管理。聊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目前建档30余万人次,门类齐全,建档规范、完整。从09年开始记录资助工作日志,年终装订成册。每年记录300余条已坚持12年,记录工作日志4000余条。这些工作都为实现资助育人的精准管理提供了条件。
高校通过资助育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聊城大学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精准帮扶,保证他们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育部. [2017-12-8]
[2] 郑富芝.教育部部署 2019 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 新时期学生资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N].中 国 教 育 报, 2019 02 2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 28